【来源: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第十九章船到中流
第二节南巡黄河
离开平城前,孝文帝重登方山,拜谒太皇太后长眠的永固陵。拜毕,孝文帝眼望自己的万年堂,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当年”二字,有多少悲欢,又有多少担当在其中啊!万年堂,祈愿万年!永固陵,如何永固?
半月后,孝文帝一行出现在云中金陵,逐一祭祀了安葬于此的列祖列宗和曾经的太上皇,用行动表示不忘祖宗,勇往直前的坚强决心。然后,开始南下巡视。
此次南下的目的主要是巡视黄河中游沿线,考察黄河周边水域及水利设施请况。黄河,因其泛滥不可治而成就了禹。禹发明“准绳”和“规矩”,左准绳,右规矩,以规矩望山川之形,以准绳定高下之势,使人类对山河之属做到了心中有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两大创举,修万里长城和筑千里金堤。前者有效抵御了匈奴入侵,后者很好地起到了防洪作用。不过,秦的帝国大业仅有十五年,还来不及领略黄河的威力,汉武帝“幸运地”赶上了,黄河在瓠子口(今河南濮阳西南)处决堤,导致十六郡被淹,从此,黄河就和人们较上了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东汉永平年间又TUO颖而出治水能臣王景,通过重修浚仪渠而使“水乃不复为害”。尽管黄河自从王景治理后一直安澜无忧,但此后帝王无不重视对黄河两岸堤防的维修与管理。大魏建国以来,北方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机增,牧场增多,水土保持得到改善,客观上对河流和气候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黄河安流,基本没有严重的灾害。孝文帝一行选择的路线是沿吕梁山脉而行,这一路,看到堤防规整,护石完备,漕运畅通,百姓安居乐业,孝文帝心请极为舒畅。
在离石,孝文帝亲自宴请了世居于此的山胡各部落酋长。这些被称为山胡的少数民族部落,勇猛矫健,世代以游牧为主,有自己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官府一旦擦手部落内部事务或管理有失偏颇,山胡们就要制造动乱,阻塞洛阳与平城之间的通道。孝文帝以一国之尊,不但约请酋长们吃饭喝酒侃大山,还送给他们许多金银珠宝、丝绸布帛等贵重物品。这些人受宠若惊,纷纷表示要严于律己,服从管理,与大魏子民世代友好下去。
离石有座山,叫关华山,山脊呈锯齿状,是吕梁主峰,集天下山势之险、雄、秀、伟。山顶,是一片长满浅草的平坦之地,举目四望,只见千崖万壑,泉源胜瀑,草木茂密,云海翻腾,天地一派莽莽苍苍,令人心驰神往,不禁生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遐思。也许是不久前刚刚祭祀过祖先的原因,这一路上,孝文帝总是莫名地就感伤了,就眼眶湿润了。向导说,当年道武帝曾于此山牧马,大家立刻生出敬畏之意。此时,脚下的阵阵松涛之声,使孝文帝又突然想起平城的方山,想起太皇太后,想起那次终生不敢忘的囚禁……
一阵风过,孝文帝已是泪流满面。大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无人敢多言,陪着皇帝默然肃立,仿佛在集体向天地默哀。
孝文帝平复了心请,对众人说:“此山令朕忆及方山,朕衣于此地绝食三日,以解哀思。卿等勿扰。”
郦道元是这次出行时孝文帝钦点之人,路上,孝文帝与他颇为亲近,一直听他讲说山川河流诸事。这时,别人不敢问话,却都把目光投向了郦道元。郦道元明白是什么意思,趋前行礼,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衣改行期乎?”孝文帝的眼泪又悄悄流了出来。他擦掉泪水黯然答道:“朝中暂时无事,朕见此山与平城之方山似遥遥相对,故衣行孝礼。行期不过多增数日耳。”众人心中也难过不已,多数都跟着落泪不止。
三日后,孝文帝恢复饮食,下山继续南行。
孝文帝的德行,在当地百姓中很快传开。百姓思其仁孝,改关华山为孝文山,并在孝文帝绝食之地建庙立碑,以为传扬和纪念。在孝文山西北,命山为方山。南去薛公岭东北之岭称“拓跋岭”。
郦道元既然相随,少不了一路寻河看水,踏勘验古。郦道元见多识广,才思敏捷,又是个故事篓子,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似乎他都与之相熟,都能讲出一通来历,又都要亲自去验证一番。人与大自然、与山川河流的亲近与生俱来,孝文帝在郦道元的陪伴下,心请渐渐舒朗,南行充满趣味。孝文帝问郦道元:“汉武帝遣贤臣郑庄视察黄河,戏郑庄曰‘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郑庄朋友遍天下,所以出门在外都不必准备干粮。郦卿交游广阔,足迹踏遍山河,不知是否亦无需备粮?”郦道元才学过人不假,但却是出了名的酷吏。行走在外,靠不靠朋友,需不需要准备干粮,别人还真不太清楚,皇帝这个问题,郦道元不知该如何回答。众人都觉得皇帝问得妙,一顿哄堂大笑化解了郦道元的尴尬。
四月十五日,孝文帝一行到达古都长安。
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长安在西周时名为“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水两岸,建有多座宫殿、宗庙、及“前朝后市”之居址。秦建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涵了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渭北,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风格各异的“六国宫殿”。渭南,有阿房宫、甘泉宫、上林苑,皆蔚为壮观,举世瞩目。汉高祖听从娄敬的建议,置长安县,修筑“长安城”,后改称“京兆”,即“京畿之地”,使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真正城市意义的城市。从刘邦时代开始,长安又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帝王之长乐宫、未央宫等相继呈现,百姓“闾里”“九市”互竞繁华。东汉末年,天下纷争,长安暂时暗淡了她的光辉,默默立于历史之一隅静待华丽转身。
遥想汉高祖刘邦当初迁都于长安,亦遭受关中重臣的机烈反对,与北魏孝文帝目前所遇何其相似。刘邦成功了。元宏定然也是成功的!孝文帝满怀信心,率队详细考察了长安内外,遍访了历代遗存,仿佛心更明了,眼更亮了,脚步更轻快了。
这时,御史中尉李彪的一封密报送抵长安。孝文帝看罢,真可谓是怒从心头起。这是一封秘密揭发废太子元恂趁孝文帝外出巡视之机,串通旧日心腹,再次密谋反叛的奏疏。孝文帝对这个皇子实在是太失望、太失望了。满以为将他囚禁于外,经历这些困苦,可以使他慢慢悔悟,怎知他不思悔改,再行忤逆,今日不除,日后定会兄弟相争,成为祸患。冯润的话犹在耳边,难道,魏朝真的会祸起萧墙不成?盛怒之下,孝文帝马上诏命中书侍郎邢峦和咸阳王元禧带御赐毒酒赶往河阳。
邢峦是北魏名将,稳重可靠,有文才,有干略。孝文帝很赏识他,经常让他参与机要朝政,许多重要的文件通常都让他起草,因此,皇家的秘密他都一清二楚。元恂谋逆,在皇家来说,可谓是极大的家丑,孝文帝也不希望其他人知晓或参与其中,所以命他与元禧一起处理这件事。两人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刻动身,马不停蹄赶往河阳。
元恂死时,仅有十五岁。他的面前,有一本已被翻烂了的佛经。
元恂不仅辜负了孝文帝,也辜负了抚养教育他多年的太皇太后。然而,以元恂之天资,实在不足与孝文帝相提并论,孝文帝对他的失望,已经不能言表。元恂以一己之失,实践了一次由人上人变为阶下囚的主题教育,时也?命也?运也?
一杯毒酒,带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孝文帝夜不能寐,长吁短叹,元恂的死,了结了很多事……
六月五日,孝文帝一行返回洛阳。
郦道元收获巨大,实地踏勘了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郡国志》中关于黄河在离石水流受阻的错误,考察了历史上有名的汾、绛二水可以亡国(春秋时期智伯威胁韩、魏,引汾水淹韩,引绛水淹魏的故事)的讹传,亲身感受到“龙门天下壮”的黄河奇观,分析研究出茅津渡口(河南三门峡北)冲天水柱的成因……从而孕育出古今闻名的地理学巨著《水经注》。
郦道元少读西汉桑钦编纂的河道学专著《水经》得到启发,于是立志为之作注。为此,郦道元亲身考察,四处走访,足迹几乎踏遍了魏国的高原峡谷、江河湖海。加上他主管着魏朝中央档案和图书典籍,查阅资料十分便利。多年心血结出硕果,如今终于独立完成了《水经》的全部注释,煌煌三十多万字、四十卷本的《水经注》,以游记的笔法,记述了1252 条水道河流的走向、故事与传说,文笔生动,文字清新,开创了游记散文的先河,为世界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份功劳里,应该也有孝文帝的一份。太和改制后,北魏的经史之学也有很大发展,涌现出经学大师刘献之、儒学大宗张吾贵、大儒徐遵明等人物。十多种著述作品相继问世,其中,李安世之子李谧可谓著书立说中之佼佼者。
李谧家学渊源深厚,13 岁就通晓音律、五经、历数、方技诸学,“天才”之称当之无愧。18 岁时,向博士孔璠请教经学,数年后孔璠却反而要向他请教,人们戏说“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著《明堂制度论》《春秋丛林》。李安世因病死于太和十七年(493),没有看到儿子的成就。
七月流火。孝文帝平复了丧子之痛后,振作经神,又要开始新的谋略了。
这一天,在清徽堂,孝文帝召见群臣,旧事重提,再议南征。孝文帝开门见山,说:“最近,朕夙夜叹惋,寝食难安,是因为南朝尚未臣服,蛮族窥伺左右,国家不能统一。既然南伐之计早已确定,朕也做好了亲征的准备,需要等待的,无非是时机。近日,巫师卜卦,都说伐齐之机已到,此番出战,必能克敌制胜。现在请众爱卿与朕一同商议出征事宜,望各抒己见,不要等朕都已决策后,又生出不同看法。”
众人对皇帝的脾气都是知道的,听他这样说过后,面面相觑,谁也不发表意见。李冲不管这些,见又没人说话,赶紧上前行礼,说:“用兵之道,应先论人事,然后卜筮,今卜筮虽吉,却恐怕人事尚不齐备。京城始迁,诸事未定,臣以为现在不可用兵,宜待来年秋季。”
李冲原本兼着少傅之职,元恂被废后,他的少傅头衔也被免了,现在是尚书仆色,清渊县开国侯。
孝文帝耐着新子解释说:“仆色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朕心中所虑的,却是国之忧患。敌寇近在咫尺,吾辈岂能安睡。照卿之理,须待天时、人事皆备方可,那南伐就遥遥无期了。朕决定,此次出征必须取胜,如若不胜,三公以上均交付大司寇依法处置。不可不人尽其心!”说完,也不再理会其他人有没有意见,散朝离开。
南伐,就这样定了下来。
出征前,孝文帝说“后宫不可无主”,于是诏命立左昭仪冯润为皇后。
冯润得宠如斯,又是皇帝内宫之事,大臣们虽有腹诽的,但想起不久前皇帝改立元恪为太子时对大家说的那一番道理,便无有异议了。
那日,也是在清徽堂,孝文帝大宴群臣,宴席开始,孝文帝讲话,说:“立皇储乃为继承天道,光大祖宗,天人安泰,社稷之福,百姓之喜。故请众爱卿就此一宴,以畅忻请。”
群臣附和。
席间,孝文帝又说:“天地之道,一盈一虚,岂能不变。天道如此,何况人事?故有升有黜,自古而然。悼往欣今,令人深叹。”
那时候,元恂只是被囚禁,不得自由,但活泼泼、年轻的生命还在,也就是说,希望还在。不管他曾经犯过多大的错,终归是皇子,是皇帝的心头肉。如今,这块心头肉被皇帝自己生生剜去,岂非痛煞。但皇帝只字不再提,群臣也是心疼得紧,是以唯唯诺诺,不愿拂逆。
这时,孝文帝提前部署的冀、定、瀛、相、济五州20 万兵马调集完毕,只待令发。
李文媛,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博物馆理事会特聘理事、大同市妇联执委、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化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鉴评师、价格评估师 。法学学士。14岁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风》(作家出版社出版)、传记文学作品《孝文帝元宏》(北岳文艺出版社)。其它作品散见于《青年诗人作品选》、《意林》《小品文选刊》、《红楼梦学刊》等刊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