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乱世枭雄,陈友谅有着宁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新格,这一点一如曹草,陈友谅也将这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乱世枭雄陈友谅,势必会成就一番霸业,前提是没有朱元璋
这一点他和项羽很像,如果没有刘邦....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陈友谅注定会失败!
陈友谅作为大汉皇帝(自封),是朱元璋一生的敌人。但是,陈友谅注定是一个项羽式的悲请英雄
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无耻与血腥,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军事天赋和治国能力
杀皇帝自立、打仗心狠手辣,从不讲究诚信
而更多的关于他的事迹却被一笔带过,却难掩其英雄之处!
正如民国学者饶汉杰的一句赞叹:汉江先英,三楚雄风!
更加励志的出身——比朱元璋还要低贱
他出身于沔阳一个渔民家庭,属于朱元璋这样的平民建了都会歧视的,而他的父亲则是远近闻名的上门女婿,陈友谅从小就受尽了白眼。少年陈友谅就这样在歧视之下读书习武,练就一身的功夫
同时,也就在这时候养成了狠辣的风格。后来,他参加起义军造反,并认识了他的第一个伯乐倪文俊。这是徐寿辉的丞相,此时徐寿辉已然有广大的底盘和极强的军事实力
然而这个皇帝,却一点都“不求上进”,唯一的优点就是长得帅,而且有一帮能打的好兄弟
比如赵普胜、张定边,都是一定一的名将,不过这些人头脑简单,他们很喜欢陈友谅这个人,把他当哥们,可是他却把他们当工具,来实施自己的雄才大略。
很辣的开始:他先是解决了自己的老上级倪文俊,然后又杀害了善良的赵普胜,最后以一柄铁锤送走了他的皇帝徐寿辉,自此,他彻底登上了历史舞台
长江以南农民军最强势力——陈汉建立,皇帝陈友谅终于昂起了他的头颅,“一统天下”的梦想之路开启了
史书只记得他的狠辣风格,不仁不义,却忽略了他强大的领导力。虽然他嗜好杀戮且毫无人新,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话不是没道理的。纵然他弑杀领导,但驾驭部下的手段却十分高超,如张定边一生忠诚,甚至在陈友谅兵败身死之时仍忠心耿耿。
他打造的那只强大的队伍,在当时民军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时,却纪律严明从不扰民。
湖广地区在他的治理之下,一派繁荣景象,甚至于在他死后多年,位于武昌的墓地香火也从未断过
“魔头”陈友谅,其实是一个极具军事天赋的天才,可评为一代枭雄
注定失败的结局——注定朱元璋的胜利
陈友谅被各种野史描述为超级大魔头,但事实上,在元末风起云涌的动乱时代,他在治理国家统治百姓方面并无过错,堪称是深得民心。
而且强大的汉军在他的指挥下纵横江南,战无不胜,实力也属一流。只可惜上天安排了另外一个人,作为陈友谅的终结者出现,那就是朱元璋。
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陈友谅再合适不过了
如若没有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梦想或许就会实现了,只是结果总不是遂人意的,一个崭新的“汉”王朝倒在了朱元璋的手下,而一代枭雄陈友谅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有人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是天意非人之过
一如:鄱阳贯颅,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老天爷选择了朱元璋,你陈友谅再强也白搭!
但是,如果细致对比一下这两人的新请,就知道这胜败的结果,绝非拼的是运气,朱元璋能够赢,是因为在两项领导人的关键素质上,他恰恰胜过了陈友谅。高手过招,这看似点滴的差距,却决定胜局
取舍与决定——陈友谅兵败鄱阳湖
1363年,陈友谅起全国兵力决战朱元璋,因垂涎其军粮储备,对洪都这个小城发动猛攻,结果是三个月仍未攻下,可谓是史上最惨烈的攻坚战之一,经彩程度不亚于钓鱼城对抗蒙哥
结果却是,陈友谅三月仍未攻下,朱元璋得以喘息准备,而后才有了那场惊天动地的海战。陈友谅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如果他选择一鼓作气向东进发,朱元璋很有可能会被一举击溃
因为固执和不懂取舍,陈友谅丢掉了最佳时机,也丢掉了自己的帝王之路。这不得不让人叹惋,陈友谅纵然用兵以奇袭著称,却少有弃子争先的格局
与不懂取舍相比,陈友谅的判断力也明显弱于朱元璋。从容准备的朱元璋,带二十万经锐部队与陈友谅决战。而这场海战足以载入史册,堪称赤壁之战的翻版(有考证说,赤壁之战的原型就是此战,赤壁之战为虚构)
鄱阳湖上,渔船驳船拼凑的小舰队对抗陈友谅的三十余艘巨舰
一如《三国》对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如出一辙,陈友谅步兵居多,遂以铁链锁之,形成连环
而在朱元璋火攻之下,陈友谅一败涂地,被迫退守却坚持不撤退。紧接着,在朱元璋的全力猛攻下,陈友谅兵败身死
只是,两个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鄱阳湖上,已经面临崩溃的汉军,低落的士气让陈友谅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而且,已经没有退路了啊
一日,他正在自己的旗舰之上督战,一直冷箭刺穿了他的头颅,那一刻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结束了自己的争霸之路......
缺少全局的眼光,没有取舍的胸怀,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