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末,解放军大举进军西南各省,四川此时是国军残余部队聚集地。看到蒋政权前途暗淡,为了能够获得好的前程及待遇,不少国军将领选择不战而降,直接率领手下部队向二野、一野大军起义投诚。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将,第7兵团(并非黄百韬兵团,重建)司令官裴昌会。
在西南战役时的一众起义大佬中,裴昌会的请况相对特殊。此人是山东潍坊人,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集团的重要将领,1947年胡宗南24万大军入侵军委所在地延安,麾下主要战将里面就有裴昌会。当时国军气焰嚣张,延安被占后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全国上下都对战争形势产生了误解,认为我军已经处在绝对劣势。尽管事先得到胡宗南进犯线报的我军中央机关及时转移,但这件事请的影响十分恶劣,也令裴昌会在后期起义前后背上了不小的心理包袱,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但由于胡宗南集团撤入四川的过程中,我方地下人员就与裴昌会取得了联系,时局变化加上我方的诚意,令裴昌会中将深深动摇。但是我军表示此时尚不是起义良机,要在大军攻入西南后,裴昌会再率部里应外合,达成理想的起义结果。因此裴昌会暂时没有采取行动,而是在西南战役打响后的1949年12月23日,率领手下的7万大军(起义时兵团辖17军、38军、76军、98军、119军等部队)在四川德阳毅然发动起义。
裴昌会第7兵团的起义,受到了军委的肯定和表扬。但此时裴昌会仍然放心不下,觉得2年前入侵军委所在地,是很重的罪过,一直希望有机会向主席道歉。终于在半年后的1950年6月,裴昌会将军得到了主席在北京的单独接见。裴昌会先是对主席关心的原国军起义部队请况做了说明,并详细介绍了官兵的改编进程。然后裴昌会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向主席主动认错:“1947年我在反动阵营,曾经追随胡宗南等人进攻延安,犯下了大错,为此还殃及了陕北十多个县的百姓,我一直追悔莫及,不知道主席今后能否让我将功折罪!”
主席听后,坦然一笑:“你没有罪哟,在陕北时还修了桥、铺了公路,这些事我都知道,你还是对陕北百姓做了好事的嘛!”听主席这样讲,裴昌会心中顿时烟消云散,完全放下了思想负担。主席对其所言,是指裴昌会带兵修整延安城门外道路、架设滚水桥的事。临别前,主席还赠书勉励裴昌会,让其不要再有不必要的顾虑,放开手投入新中国建设。后来裴昌会把全部经力用在了西南地区建设上,担任过四川、重庆政府重要领导岗位,直到1992年去世前,还在为两岸统一奔走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