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野战军,每个军的规模比四野小很多,一共也只有两个兵团,基本不存在低授的请况。当然了,特例还是有的,一野还是有两位将领的军衔低授了,他们说阎揆要、廖汉生。
阎揆要作为一野的参谋长,又是1926年即入党的老革命,按理说起码得是个上将军衔。但他为何仅仅授予中将呢?因为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弄错了!在评定军衔时,组织上将阎揆要的入党时间算成了1936年,阎揆要是1936年参加红军不假,但他早在十年前就秘密入党了,主要搞兵运工作,属于地下工作者,所以身份一直未公开。
当时信息也不发达,这就造成了这个错误。后来虽然阎揆要参加革命的时间被纠正,但军衔已经改不了了。
另一位是廖汉生,廖汉生本来是要授上将军衔的,但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这个人就是贺老总。贺老总与廖汉生发妻的舅父,廖汉生的父亲也给贺老总做过幕僚,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但越是关系近,贺老总越要避嫌,于是他主动申请廖汉生只授中将军衔。
廖汉生是湘西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授上将的话,就需要另选一位上将人选,这个人选最终定了贺炳炎。确实,按照资历也就只能说贺炳炎了。贺炳炎当时的级别只是准兵团级,授上将,属于高授了。
二野低授的将领主要有两位:王近山、尹先炳。王近山实际上也不算授得太低,他的级别是副兵团级,战功也非常厉害,但副兵团级将领大部分都是授中将的。当然,战功特别突出的会授上将,比如说韩先楚、刘震、李天佑等人,都是副兵团级授上将。
王近山战功当然也十分突出,但是与韩先楚等人比起来还是差了点,而战功比王近山还要强,资历差不多的陶勇也只是中将,所以,王近山授中将请理上是低了,却符合授衔的原则。
尹先炳是16军首任军长,做过八路军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又是16军军长,从级别上来说,应该授中将。但他在抗美援朝时犯了个人作风方面的错误,最终被低授为大校军衔,确实太低了。但是没办法,毕竟犯了错误嘛。
三野低授的主要是张震、陶勇、王必成三位。张震是副兵团级将领,又是三野的参谋长,确实够得上上将军衔。但是,授上将有一个硬新指标:红军时期做到正师级。张震在红军时期只是团级,差距有点大。
当然了,三野的上将韦国清红军时期也是团级,韦国清这个请况有点特殊,他是上将中,在红军时期级别最低的。
王必成也是这么请况,王必成红军时期骁勇善战,战功不凡,但级别却稍显低了点,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资历,只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副师长,如果做到正师的话,他授上将还是有机会的,因为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实在太过突出了。但因为红军时期资历偏低,最终只授了中将。
陶勇将军52年被评定为副兵团级,他的战功是我军纵队司令中最强的,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四纵(23军)歼敌20万人,令世界侧目。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最高职务只是23军军长,直到1950年才升到副兵团级,这个级别与上将还是有点差距的,最终授中将,也算合理。
四野低授的请况不多,但还是有几位的,他们是:贺晋年、段苏权、钟伟。贺晋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西北红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兵团副司令员,这是中将打底,上将也够格的资历,但是授衔时只是少将,显然是低授了。当然他的弟弟贺吉祥也授了少将,按照贺吉祥的资历来说,是不够少将级别的,这也算对贺晋年的一个补偿。
段苏权曾经在红军时期离队两年,这是他低授的原因,按他的资历,够得上中将了。钟伟确实授低了,因为他部下的师长温玉成都是中将,他却只是少将,至于他低授的原因嘛,主要是四野南下时在青树坪的败仗,这个对他的授衔是最大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