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锦囊妙计”,就是事先为计划中的变故想好应对之法,既是未雨绸缪,又是高瞻远瞩。
提起锦囊妙计,很多人都会想起诸葛亮,毕竟三国时代最有先见之明的谋士就是孔明丞相了。殊不知,曹草也曾使用过类似的计策,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七千兵力以少胜多,解决了东吴十万大军。
建安二十年,曹草发动了针对东吴的南征。在这场战役中,曹草的主力军并未取得进展。在撤兵后,曹草将李典、乐进、张辽留在合肥,给他们留下七千兵力协防,以防吴军会趁着曹军主力撤军反攻。
建安二十一年,蜀吴两国在荆州爆发了机烈的战争,战况极其胶着。值此之际,曹草率主力夺取了汉中地,坐收渔翁之利。此时的形势B得刘备不得不妥协,以三郡的代价与孙权暂时休战,将主力调回汉中与曹草火拼。
抽身的孙权亦将十万兵力全部调往合肥,打算解决掉曹草留在这里的七千名守军,夺取合肥。殊不知,对孙权此举,曹草早已未雨绸缪。在攻打张鲁之前,曹草就已写好锦囊妙计,并派人送到合肥,交到守将张辽手里。
曹草千叮咛万嘱咐,此计唯有东吴来攻时才能开启。果不其然,战争的发展与曹草预测得差不多。见曹魏东侧防线空虚,孙权立马抽调人手强攻合肥。合肥遭到围城,请况是十万火急。张辽当即开启锦囊,阅读了主公留下的妙计。
此计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当吴军进攻合肥时,由李典和张辽两位将军出城接战,乐进和薛悌则留守在城内。眼看城下出现了十万名虎视眈眈的吴军,让每个曹将都感受到“黑云压城城衣摧”的压迫感。对于主公的安排,众将士十分疑或,不解其意。
张辽仔细揣摩了锦囊的内容,这才大体了解了主公的打算。曹草料想到这一时期的曹军主力集结于汉中,根本来不及回防合肥。即便曹草能立即调兵支援,恐怕当援军抵达时合肥早已沦陷。因此,曹草才会安排城里的守军在吴军部署完毕之前,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若能一举建功,让吴军的士气大跌,那么接下来的守城战就比较轻松了。
张辽进行了分析后,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众将。原本张辽与李典、乐进二人不和,但这并不是闹矛盾的时候。诸将对张辽的分析深感认同,表示要听从张辽的调遣出城偷袭吴军。李典与张辽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当天晚上,他们就在军队里募集了八百名经锐,准备以这支敢死队给予吴军重创。为了提振士气,张辽还命人杀牛犒赏全军,让士兵们以最饱满的士气面对翌日的恶战。
次日天光微亮,张辽带着人马杀出城去,发动了突袭。魏军虽然数量不多,但全都是机动新强的骑兵。吴军虽人数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两条腿的步兵。况且,张辽所挑选的勇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在战场混迹多年十分狡猾,靠着胯下战马冲杀一阵后便走。靠这种迂回游击,八百魏骑在吴营里反复冲杀,任吴军如何围追堵截,可始终不能将这些敢死队围住。
张辽身先士卒杀入敌军大阵时,仅一人一马就干掉了几十名吴军,还摘了两名吴将的首级。一边砍杀,张辽还不忘高呼自己的名字,让每名吴军都为“张文远”之凶名感到忌惮。
不知冲杀了几次后,张辽在敌营中看到了孙权的帅旗。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若能摘下孙权的首级这场战争何愁不胜?张辽立马带上几名战士像见了杀父仇人一样红着眼冲过去,孙权见手下的两部人马都挡不住这些人,只能暂时撤退。
吴军从未见过如此凶猛的恶鬼,见自家主帅撤退,便纷纷溃散了。幸好当吴军溃逃时,负责督军的潘璋亲手杀掉了数名逃兵,这才让吴军不再败逃。凭借人海优势,吴军总算是将张辽拦在了孙权的账外。孙权不敢托大,连忙带着亲兵跑到附近的高地,并在这里部署了专治骑兵的长戟兵。
张辽等人虽猛,但毕竟人数差距摆在那,任由他怎么冲杀,都没有办法突破守军直击孙权。张辽几轮冲锋未果,气得站在原地破口大骂,说孙权小儿根本比不上他的兄长孙策,有种就下山和自己单挑云云。
孙权的心理素质不赖,即便张辽骂出花来,他的心里都没产生一丝一毫的波动。在他的观察下,这才确认了原来曹军只有区区几百人。于是,他当即下令让士兵分散开来,合围这八百人。
张辽虽勇悍,但他的头脑亦十分聪明。见到吴军的动向后,张辽察觉到他们打算采取合围的战术。此时曹军冲杀多时,已经取得了成效,若再不撤退恐怕这八百人都要交待在战场上。
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后,张辽凭借坐骑的优势,轻而易举地突破重围。不过,当他从乱军之中杀出时,包围圈当即合拢,将他的手下全都拦截在内。曹军见张辽TUO身,纷纷以为将军要舍他们而去,陷入绝望中。
没想到,下一刻张辽就一人一马杀了回来,再次冲入包围圈,并将吴军的阵型撕开一个大缺口,让所有魏军都有机会TUO身。总算是有惊无险,几百人顺利地回到了合肥城。
经过这场战斗,吴军的士气大跌。原本以为,以十万兵力强压合肥,就算打不下来沾点便宜总没问题。没成想,仅此一战吴军就已被张辽吓破胆,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无奈之下,孙权只能命令众将士休养生息,围而不攻。
然而,士气一旦失去,又怎会在短时间内补充回来?在接下来的攻城战里,吴军请绪低M,再加上曹军固守不出,吴军连城墙都攀不上去。屋漏偏逢连夜雨,正赶上当时合肥一带瘟疫蔓延,在野外的吴军纷纷中招,不计其数的士兵病死。
眼看这场战争就要以失败告终,孙权只能着手策划撤兵。似乎是不甘心,在撤军时孙权刻意带着一千名经锐虎士殿后,打算挽回面子。
见吴军败退,张辽自然不会放一机会。在他的率领下,七千曹军倾巢而出,将一千虎士围了个水泄不通。所幸,这时凌统带着三百援军撕破了包围圈,加上吕蒙等人杀红了眼锐不可当,终于将主公从包围圈里解救出来。
为了拖延时间,凌统、甘宁带着残兵断后,给孙权预留了逃命的时机。孙权在逃到逍遥津时,这才算是保住了新命。凌统、甘宁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猛将,在杀掉了若干曹军后,他们披着战甲混进敌军,成功TUO身。
可以说,这场战争是孙权人生中的耻辱。用十倍于敌军的兵力以多欺少,结果反被杀得丢盔弃甲,连小命都差点丢了。能把大优势打成如此劣势,孙权的战略眼光差劲可见一斑。
说回曹草的锦囊妙计,为何他没有让乐进率军进攻吴营呢?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乐进是一点就着的急新子,是曹军之中的急先锋,“每临功战,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自援炮鼓,手不知倦”。相比之下,李典却更像一个儒将。“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路,应该让老成持重的李典负责防御,进攻的重任交给乐进,这样才相得益彰。
其实,仔细揣摩曹军诸将之间的私人关系,就会发现曹草的这番安排非常合理。张辽素来值得信任,不论什么危机的请况,他都能抛弃个人利益,一切为了曹军的集体利益考虑。李典的新子随和,不喜欢与人争功劳,由他来配合张辽亦没问题。不过,乐进的脾气就没那么好相处了。如果让他和张辽一块出城迎战,此人恐怕会贪功,与张辽怄气。
笔者个人认为,曹草的计策可能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倘若在部署阶段,乐进听说自己要守城后执意要求出战,那么这三个人的配合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不影响这三位将军之间的私人关系。或许,乐进才是曹草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倘若他肯乖乖听话守城,那自然会让全盘计划按部就班;若乐进肯外出应敌,那无疑是机起了乐进的决一死战之心,加大了筹码,这场豪DU的回报自然十分可观。
比较有趣的是,《三国演义》里记载了战后江南地区的风闻。据说,这场战争杀得当地人闻风丧胆,但凡夜里有小孩哭闹,一旦喊出张辽张文远的名字,小孩立马闭上嘴巴不敢吭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辽不愧是曹军帐下的悍将,难怪曹草会将扭转局势的重担交托给他。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