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古往今来战争,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这一过程伴随着血腥和暴力,但却实在是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战场上,作战胜利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除了将领的运筹帷幄,士兵的冲锋陷阵,当然也离不开粮草和后勤保障。
行军打仗时,如果粮草供应不足,兵马变会有气无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无气无力,便无法战胜敌人。民以食为天 ,普通百姓都会一顿不吃饿得慌,更不用提舍生忘死的士兵将士们。
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大到令人瞠目,然而元朝强大的蒙古帝国的建造者成吉思汗拥有一支人人恐惧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有无数的经彩瞬间,几乎战无不胜。
13世纪的蒙古军队拥有超强的军事补给,这种及时的军事补给,缔造了蒙古军队几乎不败的神话。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士兵不会饿肚子,日军效仿却饿死5万人。
吃饱肚子才能打好胜仗
蒙古军队之所以立于13世纪的不败之地,一方面是因为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以游牧打猎为生,骁勇善战,善于疾驰奔走。
长期的游猎文化使他们在每次行军过程中,都会随身携带乃肉为食。另一方面则就是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几乎每一位蒙古战士都没有饿过肚子。
身为游牧民族,擅长打猎的蒙古战士们,经常在双方交战时骑马驱使成群的牛羊。在行军过程中,这成群的牛羊便是他们行走的厨房。
四条腿的牛和羊相比较于疾驰奔走的马,虽然速度没有那么快,但行进速度也不会慢太多。所以随军携带成群的牛羊,既能保证他们随时有充足的补给,也不会使他们降低自己的行军速度。这些充足的牛羊肉,能为士兵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肉类和营养。
但如果行军速度要求极高,牛羊无法随行军驱赶时,蒙古军队就会将提前准备好的肉干和牛羊乃,藏在自己的马鞍之下,随时随地的进行补给。
除了自己的粮草之外,蒙古士兵不会挨饿的另一个技能便是掠夺。在战争中,军队对平民的掠夺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但蒙古铁骑对平民的掠夺却更为残忍。
史料记载,蒙古军队在每攻下一个城市之后,都会在城市内掠夺三天。他们将掠夺过来的食物和资源统一到一处,然后再平均分配下去,保证他们自己的粮草是充足的。
盲目效仿,东施效颦
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让士兵不会饿肚子,日军效仿却饿死5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深厚的灾难,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的日军受到多面夹击。
在某次战役中,为了击溃美军,日军便想穿越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打击美国军队。这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所要考虑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军队的补给。
日军15军的参谋牟田口廉,在了解到成吉思汗的补给方法之后便开始效仿他,想用中国人的智慧来完成他的野心,但好像并不如愿。
他学习成吉思汗,征集了大量的动物,比如大象,水牛等,为了加强保险,甚至将粮草绑到这些动物身上,想着先吃完粮草,再宰杀动物。这个方法确实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却忽略了最现实的原因。
首先,日本人并不像蒙古族人那一样,生于马背,长于马背,他们的畜牧业知识并没有蒙古族人那样完善。
其次就是,蒙古人擅长驯服牛羊等牲畜,这些牲畜经过多年来的演变,已经变得非常容易驯服,但牟田口廉主张征集的大象、水牛等动物本质上来讲,并没有完全驯服,他们的野新仍然在。
这样两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日本军队,要强行使用成吉思汗的方法横渡无人区,必然会承受惨重的后果。他们在横渡无人区时被敌军发现,敌军立刻采取炸弹轰炸的策略,将这些动物和人炸了个底朝天。
没有受伤的动物则因为巨大的声响而惊慌失措,四散逃走,日本士兵瘦小的身躯根本无法阻止他们。他们庞大的身躯,甚至对日本士兵造成了生命威胁。
行军打仗一定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不考虑自身的现实状况就去擅自学习别人的方法,如果只会照猫画虎,那只能是东施效颦,代价惨重。
想了解更多经彩内容,快来关注文月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