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这一生,似乎与“四月”有着特别的缘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林徽因死后,为其写的挽联。作为林徽因的知己好友,金岳霖的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林徽因美丽的人生,这个极富诗意的民国女子,其文学上成就见于《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文集》、《林徽因诗集》等。除此之外,她最耀眼的履历还是在建筑上的成就,并为之奉献一生,直至生命结束。
林徽因曾留学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美术,建筑学则作为她的选修课程,毕业后,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与同是建筑专业毕业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致力于建筑领域,1937年,他们在山西发现了一座源于唐代的建筑物-五台山佛光寺,并合力批注了《大唐西域记》中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同时在寺庙的大梁上发现了题记,证实了佛光寺的东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建造时间为唐大中十一年,即857年。这一重大发现,是我国研究唐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价值。
夫妻二人风餐露宿、爬山涉水,研究勘测了很多中国古代建筑,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勘测,慢慢整理了中国建筑由古到今的发展演变,编写了《中国建筑史》。此外,两人针对清代建筑物的风格,又共同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译著。
新中国建立后,林徽因抱病参与英雄纪念碑底部须弥座的设计,在此期间,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最终不负重托,与助手一起完成了设计。除此之外,新中国国徽、东北大学校徽、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都是出自林徽因之手。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景泰蓝工艺,拖着病重的身子,多次走访景泰蓝手工作坊,亲自参与景泰蓝的图样设计,为了这次的景泰蓝挽救计划,她几乎呕心沥血,直到1955年完成景泰蓝抢救工作后,林徽因住进了医院,她对来看她的学生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谁能想到,延续了几百年的景泰蓝工艺,若不是因为林徽因,早就在60多年前就已经失传了。
1949年12月,北京召开了关于城市规划的会议,在会议中,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兰尼克夫提出拆除北京古城墙,发展现代工业城市,以此带动全国工业发展的提议。这一提议得到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规划局成员的投票通过,但是却遭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强烈反对。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对旧城改造的方案大力支持,苏联的这位专家也是他请来的。梁思成气的脸SE发白,在会议上据理力争,得到的确是吴晗这样的回答:“试想一下,将来北京城到处建的都是高楼大厦,就剩下一些牌坊和宫门突兀地放在里面,到时候看着跟机笼、鸟舍似的,能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呢?” 郭沫若也认为,古城墙时封建时代遗留的产物,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这一事件上,站在林徽因夫妇这边的人少之又少。
会议结束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并没有放弃,他们多方奔走,但是事与愿违,依旧改变不了拆除旧城墙的定案,梁思成难掩悲伤,失声痛哭了起来,就连一向温婉善良的林徽因,都忍不住大骂吴晗:“你们把真古董给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到时候就算恢复起来,也只能算是假古董!”此时的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病,因为手术切除了一半的肺,此时加上气急攻心,竟然一病不起了。缠绵病榻之时,林徽因依旧在为那些宝贵的建筑物感到惋惜,又加上在古建筑上耗费了很多心血,为了保护古城墙,拒绝吃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弥留之际,她依然牵挂着心中未完之愿,她说“在博物馆的橱窗里,我们经心地保存着几块残砖碎瓦,那为什么面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时,我们下手却毫不留请呢?”
随着古城墙的不断拆除,林徽因的病请每况日下,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建筑家、教育家林徽因去世,年仅51岁。
2004年,北京市政府投入很多财力和人力,重建了永定门,距离拆除城墙一事,不过才47年的时间!重修的再怎么经美,都不过是赝品而已,没有文物价值。诚如林徽因所说:“你们把真古董给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到时候就算恢复起来,也只能算是假古董!”
47年前的话一语成谶,当时过境迁之后,人们越来越懂得文物的重要新,对他们加以保护之时,就会想起曾经的林徽因、梁思成为文物做出的贡献。国家的历史底蕴决定着国之文明,同时文物亦是我国历史底蕴的重要一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