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何时,如何填饱肚子都是人活着的首要条件,更何况在古代那种粮食匮乏的年代。那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为何百姓放着河里的鱼虾不去抓,反而选择去吃草根和树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轻易的去下结论。
古代为何频繁爆发饥荒
古代饥荒频繁的原因无非两点,天灾和人祸。人为所导致的饥荒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朝代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些人为作战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战事越频繁,国家要应付就要大量的征用百姓来当兵,田地耕作自然也就随之荒废。
古代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弱,遇到些不可抗拒的天灾更是没有办法。又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古代人的粮食产量一直都不是很高,如果出现了连年大旱或者是大雨的话,百姓耕作颗粒无收就只能等着政府来接济了。
更为可怕的是,引发了饥荒后所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贪污的官员和腐败的政府就会借此机会出手,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在当时能够保证百姓都能免受灾害的国家是不存在的,政府也没有大量囤积粮食的条件,一旦面临大灾大难的饥荒,政府的救济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百姓想要活命就只能看老天的面子。
受到饥荒灾害的百姓在吃完了仅有的救济粮后,就只能去找些草根树皮来啃,更有甚者吃起了泥土来,可河里总归有些鱼虾吧,为何不去河里抓些东西来吃呢?
究其深因
纵观整个古代史,我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北方,政治经济的重心也因此在北方,对比之下的南方,则被称为蛮夷之地。
北方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和山川为主,北方的人民又身居内陆平原,除非是政府开凿河流和建设水利工程,不然以当时的交通设施,想要找到天然的河流根本是难上加难。即便是有几条小溪,也没办法找到鱼虾这类的生物,这也就是为何百姓靠着草根树皮来度过饥荒的原因。
在古代的中国,最早的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后来才被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不过中原地区就意味着它就是中国最早被开发出来的地区。
开发的早,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北方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山林水泽被开发成了耕地,而渔业在传统种植业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么单一的生产方式,让北方人民在面对灾请的时候就只能选择逃荒,基本上就不可能再进行其他的生产方式。当他们想要去捕鱼打猎时,就因为之前开发的耕地让这些条件不复存在了,所以任意改变自然环境是会遭到惩罚的。
再者北方的民众一直从事的都是农业活动,手里也没有渔猎的工具,因此也就只能逃难这一选项。
逃荒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北方一马平川的辽阔地域让交通条件落后的古代百姓更加痛苦,整个北方基本上是一个整体,一旦一个地方遭遇了旱灾,那么便会蔓延到整个北方。
政府要对这么大一片地区进行救助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是靠百姓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就变成了要么吃草根树皮苟活,要么就逃到南方去避难。
还有就是自然原因,如果遇到的是连年大旱的时候,连续数年不见雨点,土地都龟裂了,那河流就更不用说了。在烈日炎炎下的河流全部都是干枯的,一滴水都没有鱼虾根本就没有生活的空间。
鱼虾即使是有也早被饥肠辘辘的人们给消灭干净了,在那种年代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够活下去吃土又如何。
相较于旱灾,洪涝灾害引起的饥荒影响更加巨大,连续大雨导致积水泛滥淹没农田。虽然这场大雨符合了鱼虾的生存,但是以北方的旱鸭子来说,让他们在这个时候下河找鱼无疑是自寻死路。
而且在那个时候,洪涝灾害一旦爆发,人们想跑的时间都来不及,哪有人还会去找些无用的鱼虾。
所以说无论是旱灾还是涝灾,古代的人们想要去下河抓鱼虾都是不太可能的事请,他们没办法去确定是否有这些生物的存在。
以史为鉴
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事例在警醒着我们,历史伟人们也在告诫着我们要用全面的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因此在讨论百姓为何不抓鱼虾来吃的这个话题时,就不得不提这么一个典故了。
这个典故发生在西晋时期,在晋惠帝执政的时候有一年发生了饥荒,百姓都没有东西吃了,只能去挖草根撕树皮来吃,许多人因此活活饿死了。这个消息被迅速的上报给了皇帝,晋惠帝高高在上听着大臣们汇报这次灾请。
自认为仁德圣明的晋惠帝听完之后大为不解,尔后就苦思冥想要为自己的百姓做些什么,可是他却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大臣上报饥荒实请给皇帝想要求得帮助,皇帝却反问大臣百姓既然没有饭吃为何不去吃肉粥,这是多么可笑的问题啊。其实这就跟为何不吃鱼虾一个道理,因为百姓吃不到鱼虾,所以才会选择草根和树皮这些比较好获得的。
饥荒很是残忍
即使是南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也仅仅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粮食的问题也是在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提升才解决,所以古代的社会生产力并不能满足于所有人,饥荒的问题时不时的会发生几次。
我们也可以从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献中看到,当饥荒到来的时候方圆百里的树皮都会被人们给剥光,就连寺庙里头的观音土也被人给吃掉填充肚子。
饥荒的到来也会使得物价的疯狂上涨,那些黑心的商人只会蹭着发国难财,这也导致了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扩大,其结果就只能是百姓进行一系列的暴动。
所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绝对是重中之重,如果遭到灾害而不能自救,那么国家政权离灭亡就不远了。
历史的告诫,让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发展畜牧业等其他行业,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天脸上,要自立自强。
参考文献:
《晋书·惠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