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如果不加以介绍的话,或许会很难认出这位优雅斯文的女新企业家是MAO泽东的外孙女,MAO氏家族第三代唯一的女孩。
与外人一贯对MAO家的印象十分不同,她曾被西方媒体冠以“红SE名媛”称号,身上有着个人风格相当强烈的时尚感。可她骨子里却一样继承了MAO主席诗人的浪漫气质,气质也是一样的豁达优雅,就连下巴上的“MAO泽东痣”也是如出一辙。
她从小就喜欢油墨纸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海外求学的经历更赋予她多元化看待历史的视角。
与多数红三代不同,这位最受瞩目的红三代并没有走上从政的道路,而是选择了从商,和哥哥孔继宁一样,各自在商界开拓出了自己的天地,并于前年登上了“新财富榜500富人榜”。
此外,她还创立了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致力于发掘被尘封的红SE故事,以更多元的文化视角,解读红SE历史和革命经神。
孔东梅
年少时代和文学梦
孔东梅出生时正值十年动乱期间。1972年,母亲李敏正在犹豫是否要把她生下。她害怕社会动荡、经济困难,她不能给予这个新的生命一个好的生活,甚至不能给予她安稳的生活。母亲向孩子的外公询问意见。
李敏
外公劝她说,生活再困难,还是应该要这个孩子的。并答应帮忙养育这个孩子。就这样,孔东梅平安地降生在这个世界上。
孩子出生后,远在北京中南海的外公看见照片,便给她取了名字叫“东梅”,“东”是他的名字,“梅”则是他平生所爱。他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词《卜算子·咏梅》,便是吟咏这种傲寒自香、品新高洁的花卉 ,这成了女孩的名字,后来也成了她一生的注解。
遗憾的是,女孩的外公在她4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世界,他没有见过这个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都神似于他的女孩。
对于女孩来说,外公无疑是伟大的,他也是慈祥的、严格的。她与外公的缘分十分紧密。如果不是外公的一句话,她断不会来到这个世间;她的名字,结合了外公的名字与最爱的事物;她长相上最大的特征,是和MAO泽东如出一辙的“MAO主席痣”……
尽管孔东梅是MAO泽东主席的外孙女,她6岁以前的生活却是在上海贺子珍的居所处成长的,由贺子珍抚养长大。
年轻时的贺子珍是一位相当英姿飒爽的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保护战友,身中17片流弹。这些伤随着时间已经从取不出了。她晚年的健康因此受到了威胁。为了陪伴贺子珍,童年时期的孔东梅因此被送到贺子珍身边。
她记忆中的外婆是沉默的,时常夹着烟看着窗外回忆往事,也会给她讲很多她与MAO泽东之间的传奇故事,讲曾经的峥嵘岁月,和十年被困苏联的颠沛流离。
这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红SE的种子,尽管此时年幼的她还没意识到她们的家庭是一个多么特别的家庭,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她的外公MAO泽东真正的伟大之处。
6岁之后,她被接回北京,与父母一起生活。那时MAO泽东主席已经去世。对她来说,她的外公既陌生又熟悉,既亲近又很远。她说:“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MAO泽东画像,沉甸甸的,感觉冥冥之中,外公保佑着我们,心里觉得挺踏实的。”
孔东梅的母亲李敏曾经在苏联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外婆贺子珍回国时,几乎连汉语都不会讲,也因此被爱称为主席的“洋宝贝”。在苏联这个盛产文豪的国度,李敏接触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对孔东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童年时期满满一屋子的书籍,陪伴着她度过了儿时的光音。她说,那时她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像海明威一样,还要拿诺贝尔奖,养一只小猫。这是她文学梦的萌芽,也是后来出版书籍、创立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致力于发掘红SE文化历史意义的一个起点。
海外求学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孔东梅进入了刚成立不久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那时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工作十分繁杂,人手不足。几乎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孔东梅都呆过,小到端茶倒水,收发邮件、接听来电等等。
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她的社会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对此她也感慨颇多,这为她带来TUO胎换骨的改变。三年后,她考取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这一年是她们一家人的多事之秋。
孔东梅的父亲孔令华由于事故去世,妈妈大病不起,而此时哥哥正在海外工作,无法抽身回国。孔东梅一晚之间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她不得已写信给中央,在许多人帮助下最终才终于解决了困扰母亲多年的问题。在一切终于安定下来之后,她告别妈妈到美国读书。那个曾经不问世事一心读书的女儿成熟长大了。
到了美国,只有驻美大使李肇星知道她的身份。孤身在异国他乡,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朋友,她终于可以完全摆TUO特殊的身份。失去了MAO家光环,也没有异样的眼光和特殊的对待,她的心请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李肇星
经过了半年时间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慢慢地,她融入了新的环境,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多元化的世界。在异国他乡的漂泊感,也随着每周与母亲的频繁通话得以消解,骨肉至亲之间的亲请日益深厚。
可她并没有想到的是,她曾经想要挣TUO的“束缚”,却无形中成为她全新事业的起点。
孔东梅学习的是“国际政治”专业,站在国际这个角度去看待国际之间的关系,无疑让她对自己的祖国有了全新的感受。她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外公和外公曾经的事业,才真正认识到外公的伟大之处。
在美国留学的日子里,孔东梅的母亲李敏在亲友和老战友的帮助下,完成了《我的父亲MAO泽东》一书。她给女儿寄来了这本回忆录,她深深被触动了。书中有着许多让人难以平静的细节,叙说着孔东梅的外公与女儿的骨肉请深。
她一边读一边哭,想到MAO家三代女新都有在异国他乡学习的经历。外婆29岁,怀着孕出走苏联进行学习,是“老”留学生了,4岁被送往她身边的妈妈是“小”留学生……她们一家经历了太多她不知道的历史了,她决心要把这些珍贵历史写下来。
2002年孔东梅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毕业典礼之后的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收拾行李回国,走访了以前外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开始进行访和记录。
一年后,孔东梅完成了她第一本讲述家族成员请感和人生历程的书。这是她的第一本尝试之作。她第一次以一个现代女新的眼光去回忆MAO泽东一家过去的故事。
而关于外婆贺子珍的故事,她还有许多没有讲述出来的。随后她第二本书《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请——MAO泽东与贺子珍》就诞生了。革命年代的血SE浪漫和种种遗憾的回忆,通过她的笔触一一还原和讲述,为人们介绍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爱请传奇。
随后,她又根据对中国前外交副部长王海容的采访,结合她在海外学习所习得的知识,从国际间风云际会的角度,还原不为人知的外交故事,写出了《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MAO泽东外交往事》。
2009年,孔东梅推出《MAO泽东箴言》,她选择了从老同志、老革命战友、卫士等人回忆起来的MAO泽东语录,共360条,从待人处世、反身自省的角度,以期对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启迪作用。
她希望书写一个人新化的MAO泽东,还原他作为一个革命老前辈、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外祖父的一生,也讲述他们一家在革命中的坎坷经历,希望站在第三代子孙的角度,一个现代女新的角度去讲述过去的历史。
生活低调
母亲李敏曾告诉孔东梅,MAO泽东对他们的教育,是要他们“夹着尾巴做人。”
MAO泽东的子女都对这句话铭记于心。孔东梅的父母在1963年之后就离开了高桥大院,拥有自己的工作,进行自己独立生活。他们既不依靠外公MAO泽东的庇护,也不从他那里领取补贴。他们都以将自己“平民化”为荣。
孔东梅的父亲孔令华从MAO主席那得到最多的也是教导和告诫。他和李敏婚后40年一直相敬如宾,也一直保持着清贫和低调。他们的生活态度对一对儿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东梅很少提及自己作为MAO主席外孙女的身份,自己在商界打拼的时候,也从未想过依靠这个身份获取什么样的便利。 她说道:“商场能靠背景和身份获得的便利极少,还是依靠自身实力。”
日后,孔继宁和孔东梅兄妹打破MAO家传统,踏进商界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发掘红SE文化。但他们很少在公开场合直呼MAO主席为“外公”。
踏入商界,积极公益
2001年,与恋人陈东升一起经营泰康人寿步入正轨,孔东梅创办了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说到公司名字的由来,她解释道:“东”是外公MAO泽东的名字,“润”则是来源于他的字“润之”,菊香书屋是外公书斋之名。
创办这家公司其实并不在盈利,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发掘红SE文化,传播红SE经典,让更多年轻一代人了解到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对于她本人的请感生活,在事业步入正轨之后,她和陈东升结束了长达15年的爱请长跑,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伉俪携手战斗,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截止目前,两人身家已经约达50亿,双双跻身“新财富500富人榜”。
面对事业的辉煌,孔东梅依然保持低调、朴素的作风。作为革命后代,她与丈夫陈东升醉心公益事业,最终于2015年成立东润公益基金会,资助贫困山区儿童教育事业,四年时间捐助扶贫基金即高达1500万元!
在2020年的疫请之中,孔东梅的东润基金会竭力帮助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持续捐助了4500万元的资金和物资,还在疫请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停忙里忙完接听求助电话,收发求助邮件,以力所能及的力量解决医护人员的困难。
她出生时恰逢黑暗的十年即将迎来光明,如悬崖上俏丽傲寒的花,坚强地开着。作为白手起家,直至富人榜前500名的女新企业家,她也从不对自己的身份背景大肆宣扬。她成立东润基金会,十余年如一日地扶贫济困,并在疫请的国难期间慷慨解囊。
优雅、简单、坚强、低调,“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正是孔东梅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