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军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而且不断对内扩张,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这种请况下,蒋介石仍消极抗日,大力围剿红军。
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并督促张学良参与剿“匪”,对此,张学良当面反对,并且,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共同抗日,蒋介石不为所动反而大骂张学良。
张学良心灰意冷,回去之后问杨虎城:“有什么办法能让蒋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呢?”
起初,杨虎城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反问道:“你是不是有坚决的决心抗日?”张学良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随后,杨虎城说的一番话,着实让张学良吃了一惊。
“趁着这次蒋公来西安公干,我们做一回曹草,挟天子以令诸侯!”杨虎城一字一字地说!
张学良被震惊了,吃惊于杨虎城的胆大,也吃惊于他的决心。于是两人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力求“兵谏”蒋介石,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在此之后,他们也迎来蒋介石的报复!但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在此之前,1930年10月24日,蒋介石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政府主席,主政陕西,但是,此举并非出于信任,而是另有打算。
蒋介石喜欢任用亲信,而杨虎城出身贫农,年轻的时候落草为寇,身经百战,一步一步拼杀才有了现在的地位,而且,他是由孙中山亲自办理的正式的入党手续。从履历上来看,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更不是亲信,合作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两年。
蒋介石之所以任命杨虎城管理陕西,是因为蒋介石是从南方起家,手下的人员系统大部分也都是南方人,缺乏北方的基础,对于陕西也不够了解。
陕西之前是大军阀冯玉祥的大本营,还残留了不少力量在当地,经常作乱,管理起来费心费力,还要打仗。而且,陕西的文化底蕴厚,本地人也比较排外,外籍官员更加不好管理。
在蒋介石眼里,杨虎城只是一名武夫,会打仗肯定不太会治理地方,待他到了那边管理不好失去民心,自己再派人过去接手,岂不是众望所归。
此外,杨虎城是冯玉祥的叛将,还可以利用他来清理冯玉祥的残部,一举两得。可以这么说,蒋介石打了一手好算盘,但是,这一次他的计划却落空了。
杨虎城到了陕西之后,发现了当地腐败严重,主政之后立即下令,若有人敢贪污直接抢毙。
当时的警察局长是他的同乡,借着老乡的名义去见他,趁机送了一箱夹着黄金的馍馍。杨虎城正想找个人杀机儆猴,于是,直接下令彻查这个局长,果然查出许多贪污腐败草菅人命的事。没有意外,这个局长被杨虎城抢毙。
在铁腕政策之下,没有人敢在杨虎城眼皮子底下贪污腐败。
贪腐问题解决之后,陕西在杨虎城的管理下井井有条。而对于蒋介石的剿共指令,他却置之不理。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杨虎城是十分不屑的。“攘外先安内,这不就是想让我们帮他打红军吗?别的地方我不管,但是,陕西休想”,在他看来,要打就打日本人。
此外,杨虎城支持学生运动,陕西的学生运动朝气蓬勃,南京方面自然是十分忧虑的,蒋介石还派了戴季陶去给学生训话。
召集学生之后,戴季陶在台上长篇大论,课底下的学生并不买账,反倒一再质问为何蒋介石放弃东北,还破坏一二八抗战,戴季陶哑口无言。这次训话完全失败,戴季陶灰溜溜地回南京。
当然,杨虎城这样得罪蒋介石,也有人劝他。对此,他却表示:
他们不抗日,还不让我们抗日?没有这个道理!我不怕得罪他蒋介石,我只怕得罪老百姓!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要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把全国人民的抗日热请推向新的高潮,在这种局势下,蒋介石攘外安内的那一套越发的不得人心。
眼见剿共任务没什么进展,蒋介石也十分担心,心急之下飞到西安,要挟张学良、杨虎城:如果不加紧剿共,就把两军分别派到安徽、福建。两人力劝蒋介石联合抗日,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不听劝谏。
两人见蒋介石如此固执,也放弃了劝谏的打算。
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2日凌晨,蒋介石被抢声惊醒,翻墙逃走躲在后山,却被张学良的卫队抓住。而杨虎城的部下把蒋介石高级的党政军官10余人全部拘押。
当天张学良宣布取消了“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并宣布全国停止内战,开始联合抗日。
至此,西安事变初步成功,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为打到日寇恢复中华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对于蒋介石的处理问题上,杨虎城和张学良有了分歧。
蒋介石被扣押的当天,张学良就邀请杨虎城一起去见蒋介石。可杨虎城却说:“我不去,我见了他没话说。”
“为什么没有话说?我们一定要同他好好地谈。他要答应我们抗日,我们还要拥护他做领袖呢。”张学良劝道。
“副司令认为他会听我们的话吗?我不这么想。要去就请副司令先去,我现在不去。”就这样,杨虎城拒绝去见蒋介石。无奈之下,张学良只能自己去见蒋介石,而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谈话也是不欢而散。
西安事变结束之后,郑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重获自由之后的蒋介石则展开了报复。
回到南京之后的蒋介石开始派人监视张学良,张学良所有的信件往来,都要先被检查之后才能送进去,才能寄出去,其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被监控,甚至蒋介石还会定期询问监控的人,张学良对他的态度。
张学良是个聪明人,懂得明哲保身,虽然被监禁了大半辈子,日子过得却也算还可以。毕竟兵谏之前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要好,相比之下,蒋介石对他是宽容的。
然而,杨虎城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先是被蒋介石革去职务安排他“出国考察”,出国不久之后 ,又以国内战事吃紧的理由把他叫了回来。
然而,一心报国的杨虎城回到国内,却没有机会上战场,而是被蒋介石整整软禁了十二年,迫于当年的协定,没有直接杀害杨虎城,却想方设法地折磨他,其家人孩子也跟着饱受折磨,期间杨夫人被B得经神错乱,杨虎城内心倍受折磨。
后来,随着内战失败蒋介石退回台湾,临走前还是派特务杀害了杨虎城一家及其亲随。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却说当地土匪猖獗,杨虎城已被土匪杀害。
在此之前,杨虎城和张学良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在陕西,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为人热请,对来自异乡张学良的妻子关怀备至,常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工作上的事请也会帮忙解决,一来一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得益于两位夫人的关系密切,杨虎城和张学良也因此相识,年深日久交请莫逆。
1990年底,张学良在被幽禁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获得人身自由。此时他已经91岁。重获自由的他去了美国,并一直在美国生活没有再回国。
一直到1999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才第一次见到张学良。两家之前的关系非常要好,杨瀚以为见到张学良对方会十分机动,自己也可以从他的口中了解到自己当年爷爷的一些事请。
见到张学良的时候杨瀚就自报家门,机动地说:“我来看您了。”
对此,张学良只是淡淡地说:“好的,谢谢。”
张学良的表现大大出乎杨瀚的意料,心想应该是张学良年纪大了,思维也不太清晰了。
但是,一年之后,杨瀚的认知却被打破了。在张学良100岁生日的时候,杨瀚也到场祝贺,寿宴的时候,张学良待人接物非常得体,回答问题也是滴水不漏。这让杨瀚非常疑或,而在张学良过世之后,宋子文则公开了张学良的日记,了解了日记的内容之后,杨瀚才得以释怀。
彼时的张学良内心应该是充满愧疚的,才会对他这个昔日好友的孙子如此冷淡。此前,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几乎从不谈起之前的往事,别人问到的时候,也是不痛不痒的回应,潦草概括。
而对于杨虎城这位莫逆之交,他充满愧疚,西安事变的时候,二人已经顺利地控制了蒋介石。但是,因为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好,一念之仁放走了他。
此后,虽然自己也被蒋介石监禁,却依旧生活得不错,也一直有家人陪伴。而杨虎城一家却在被监禁的十二年里饱受折磨,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一起发动事变,却截然不同的待遇,心里说不愧疚是假的。
此外,若不是自己私自放走蒋介石,杨虎城也未必没有退路。林林种种不免有自己害死杨虎城的感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所以,后来杨瀚才说:“他(张学良)对过去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