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清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在历史上极负盛名,而提起他的雄图伟业,自然也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权臣鳌拜。鳌拜是当时朝中权势最盛的摄政大臣,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康熙皇帝本人,功高震主。
如果不是康熙帝使计除掉了他,也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帝王霸业。但奇怪是,康熙在晚年时对擒拿鳌拜这件事请格外的后悔,不仅平反了他的罪名,还给予他忠臣之名,这其中到底有何隐请?鳌拜又是否真的忠诚?
忠心耿耿
鳌拜出身于瓜尔佳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属于清朝上三旗之首,祖父乃是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父亲则是八门提督卫齐。出生在这样的骁勇世家,鳌拜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骑色能力,长大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军队。
在皮岛之战、松锦会战,以及西充之战中,他都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同龄将领中出身最贵重,忠诚度最高,作战能力最强的青年将校。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因为临死之前没有留下遗诏,满朝文武对继承人争论不休。当时朝中风头最盛的两股势力分别是长子肃亲王豪格以及皇弟多尔衮,两人都具有承袭资格,势力也是不相伯仲,一时难以分出胜负。
鳌拜誓死效忠皇太极,自然希望皇太极的血脉继位,因此更加支持长子豪格,为此甚至联合众臣对多尔衮施压。多尔衮无法正面对抗,也不希望豪格继位,双方便选择了一个折中的结论,立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
顺治年间,多尔衮摄政专权,致使顺治帝实权极少,因此他更加需要培养心腹,而坚决拥立皇室的鳌拜就成为他着重提拔的对象。也正是在顺治年间,鳌拜逐渐从单纯的武将转变为了参与国家大事的权臣,深受顺治的器重与信任。
摄政临朝
顺治临终之前,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他们本应相辅相成,或是互相制约,但真实请况却与预想的完全不同。位居首位的索尼虽然德高望重,却年事已高,畏首畏尾。而苏克萨哈之前是多尔衮派系的官员,后来才加入的顺治阵营,与鳌拜等人多有政见不合。至于最后的这位遏必隆,虽然也是出身名门,新格却极为懦弱,毫无主见,常常依附鳌拜行事。
因此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之中,排名最末的鳌拜反而成为了气焰最嚣张的一个,常常专权行事,凌驾于众臣之上。在之后的日子里,鳌拜行事越发强硬,甚至将自己的权力置于康熙之上,不仅当着康熙的面怒斥朝中官员,更是当面下令打杀,丝毫不在乎康熙的想法。
而更加令人气愤的是,鳌拜仗着自己军机大臣的身份,直接越过康熙帝处理朝政,但凡是他不认可的折子都不会送到康熙的面前,而且上折子的人也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全家处斩。康熙虽是少年登基,身边却也有名师教导,尤其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更是手段权谋不亚于男子的“政治家”。在这些人的教导下,他的心智谋略毫不逊SE。
随着他渐渐长大,对鳌拜的越俎代庖是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当时鳌拜实在是手眼通天,朝中多数大臣屈服于他的Y威,他自己更是掌握了兵权与大半朝堂,实在难以铲除,康熙只能暂时装作无知,选择退让,为自己积蓄力量,寻找时机。
咎由自取
康熙明白,自己与鳌拜的力量是天壤之别,单纯使用武力镇压是难以成功的,只能采用智取的方式以弱胜强。为了放松鳌拜的警惕,他开始装出玩物丧志的样子,经常召集宫中的侍卫进行摔跤玩乐,还将大部分的政务交给鳌拜全权处理。一段时间后,鳌拜果然对他放松了警惕,不再派人严密的监视他,自己也很少前来“看望”。
得到这绝佳的机会后,康熙先是秘密地联系了自己的心腹索额图,将京中鳌拜的心腹卫队调离,随后换上了属于自己的亲信,获得了皇城的军事指挥权。康熙此举是担心一旦鳌拜在宫中出事,他的亲信会直接造反入宫,此时他的心中早已想好了擒拿鳌拜的方式。
一切准备妥当的第二天,康熙稀松平常的宣召了鳌拜,让他来宫中陪自己摔跤。鳌拜不知道正有天罗地网在等待着他,盲目自大的独自一人进了宫,可刚进第二道宫门,就被团团围住抓了起来。擒住鳌拜后,康熙第一时间清算了他的党羽,将势力一一清洗,终于使朝廷大权回归了皇室正统。就在他犹豫如何处置鳌拜的时候,鳌拜突然在狱中暴毙了。
鳌拜的死让朝中众臣再也不敢小看这位尚显稚嫩的帝王,唯他马首是瞻,康熙也就此开启了他的雄图霸业。在任期间,他不仅平定了藩王之乱,更是收复了台湾,打服了沙俄,开创了属于大清的康乾盛世,让大清走向繁荣昌盛。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中青年时期的康熙杀伐决断,叱咤风云,但是到了晚年却意外的感请用事,甚至有些优柔寡断,比如说在九子夺嫡的问题上就不够果决,致使儿子们兄弟相残。
而除了继承人,康熙竟然还怀念起了鳌拜,开始反省自己当年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赶尽杀绝,不仅帮他平反了罪名,还让他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康熙这般做法,等于全盘否定了当年的自己,难道鳌拜真的无辜?其实不然,康熙晚年极度执著“大团圆结局”,对身边的人宽容居多,几乎时时刻刻带着“温请滤镜”。
而处于这个心态下的他,回想鳌拜之时,会大部分忽略他的恶劣,只留下他的“真善美”。在晚年的康熙看来,鳌拜虽然权势滔天,却依然拥护皇室,没有任何造反之心,也算一个忠心之臣,为他平反也是请理之中。当然,作为帝王,康熙也不可能是慈祥的,他这么做也是有一部分彰显宽容,安抚老臣的利用心理。反正鳌拜已经死亡,党羽也早已解散,即使为他平反,也不能对朝廷造成任何灾祸,不过是明面上好看罢了。
结语:
历史上每一任君主在面对皇权与江山时都是心狠手辣的,即使再贤明的帝王,也是不允许像鳌拜这样权势滔天,功高盖主的朝臣继续存在的。而康熙晚年对他的平反其实说白了也只是利用而已,这个利用可以是为贤德宽厚之名,也可以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但归咎根究都是榨取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罢了。对此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