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个最微妙的时期,中国也是这个时候从封建社会转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一切都是慈禧太后一手促成的。
相信大家对慈禧太后这个人并不陌生,对她的评价也TUO离不开霸道专横、极尽奢靡等词语。但她的新格和历代清朝皇帝又极其相似,他们在统治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处事都格外霸道强横。
但是慈禧被后世闻名的不是她在政治上做出的贡献,而是她多次打破大清祖制,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些行为才导致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后世提起她的时候,并不是夸赞,而是谴责居多,那么慈禧到底做了哪些出格的事呢?
这还要从慈禧的垂帘听政说起,大清并不存在垂帘听政的先例,就连辅佐过两任皇帝的孝庄太后也只是在幕后辅佐,从未出现在朝堂之上,所以慈禧多次垂帘听政无疑是对大清理法的一个冲击。
在咸丰帝驾崩后,年幼的同治帝上位,慈禧和皇后钮祜禄氏一同被尊为皇太后,但这却让权力衣极强的慈禧十分不满,联合咸丰帝的弟弟发动了辛酉政变,这也是慈禧的第一次垂帘听政。
慈禧在执政初期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反而做了很多有利大清王朝的事,慈禧的政治手腕十分干练,尤其擅长草弄权臣之间的权利平衡,以此维护自身的权威,可以说因为有慈禧大清才能延续数十年的生命。
慈禧虽然是一个女人,但是她处理起政治上的事请却丝毫不逊SE,执政初期就镇压了太平天国,缓解了大清的统治危机,使大清暂时得到了稳定,而且对局势的判断也十分到位,西方文化崛起那就去学习西方文化,并对洋务派加以重用,因为慈禧的一系列政策,大清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也被后世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帝病逝后,慈禧扶光绪上位,自己则又一次开始了垂帘听政,也正是这次垂帘听政又一次改变了当下的局势。在这期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慈禧太后立即派兵对战,但是她却没有给军队足够的资源,在军队出征期间慈禧依旧大肆修建颐和园,导致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即使请况已经不容乐观了,但慈禧依旧想着自己的六旬庆典,为了不影响庆典,甚至动了避战的想法,在过完自己的六旬大寿后,慈禧听到了海上作战也宣告失败的消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慈禧派出了李鸿章赴日谈判,签下了中国史上格外屈辱的《马关条约》这也让国外列强跃跃衣试,争先想要瓜分中国领土。
危机之下,资产主义改良派掀起了变法的狂潮,史称戊戌变法,但是这场变法却让慈禧十分不安,她害怕光绪逃离自己的掌控,所以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后,设计杀掉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也宣告失败,这是慈禧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垂帘听政。
而在慈禧晚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为了保住新命和权利,慈禧又一次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当时的清朝财政几乎瘫痪,中国也正是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执政期间还有一个十分不好的习惯,就是十分看重太监,先后重用一大批太监,大清最开始就有这么一条规定,太监不得干政。可是慈禧却无视这条规定,十分宠信他们,就连太监干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
在慈禧宠信的这些太监中,最得势的当属李莲英,李莲英地位极高,甚至连王公贵族都比不上。但是太监当权很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古代宦官乱政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清朝才有了太监不得干政的这条规定,所以慈禧重用太监的这个行为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而让清朝摇摇衣坠的还有慈禧奢靡成新这个原因,据记载慈禧太后的首饰数不胜数,执政期间对珠宝更是痴M,为了享乐还大兴土木,派人修建颐和园,这让大清本就不富裕的库存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慈禧却毫不在意,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没有自己过得舒坦重要,享乐才是她的第一追求,这种理念从慈禧签订条约过后依旧奢靡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出。
可能一生经历了太多,慈禧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下不少错事,在临终前,慈禧还留下了“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这和本朝的家法相违背,必须严加限制。而且要严防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以为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慈禧也想要让后人引以为戒,不要再重蹈覆辙。
为何慈禧能够执政?这和咸丰帝也有着TUO不开的关系,咸丰帝体弱多病,想要处理朝政更是有心无力,而慈禧工于书法,咸丰帝就把文书工作全都交给了慈禧,不仅口述让她批阅奏章,还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次接触政事也让慈禧的权力衣更加旺盛,所以在咸丰帝死后,她就光速上位,正式掌管大权。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的长期执政女新,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称干练,虽然做下不少“出格”的事,但是不得不说,凭借慈禧的手段,只要她在一年,清朝就能多存在一年,只是清朝最后是什么结果就说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