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所有伟大开国领袖的英明领导,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伟大功绩令人敬佩。
但同时也离不开许多为之浴血奋战的将领们,尤其是那些元帅们。
开国上将诸多,为人称道的杨成武、杨得志等将领大家耳熟能详,但是有这样一位将领却很少被人提及,他就是上将王建安。
王建安将军为人低调,不喜欢被人前谈论,加上身体总是抱恙,便很少走进公众视野被广泛传播。
以至于在72岁病逝后,无一人吊唁,对于一代开国上将来说很少见的。
个中缘由,恐怕三言两语并不能道出关键的原因,还是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来说起。
命途多舛的成长经历
1908年王建安出生于湖北红安县,那个时候王建安还叫做王见安,红安县还叫做黄安县。
与大多数穷苦百姓一样,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甚至会上街乞讨以求温饱。
后来的王建安给当地的地主家放牛,但是总是受到欺负。
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卑微的百姓都在苦苦挣扎,若想要不受欺负就只能自强,小王建安就下定决心习武。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拜师入门,他用自己辛苦攒了很久工钱才换来的腊肉拜入了沧州八极门的知名拳师李殿堂门下,一学就是三年。
学成之后的王建安想起曾经的种种遭遇,难以咽下曾经的苦痛,一怒之下将曾经欺负自己的地主暴打一顿,还烧了地主家的房屋。
随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前往武汉参军。
正可谓乱世出英雄,那时候清朝灭亡后,华夏大地一时风起云涌,各路势力蠢蠢衣动,到处都充满着机遇。
长大成伦能保护自己的王建安也可以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闯荡了。
军阀割据的时代,王建安加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作为两湖地带实力颇为强劲的军阀势力,这里成为了他投身军旅生活的第一站。
然后随着认识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发现旧军阀习气粗重的吴佩孚部队,并没有为广大贫民百姓考虑,只是一味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和领地范围。
出身贫农的王建安并不想一直这样下去。
难以忍受旧军阀习气的王建安毅然返回自己的家乡,加入到农民队伍中来,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武装队伍。
随着王建安所在的地方武装势力影响逐渐扩大,地方组织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于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黄麻起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颇具盛名的伟大领袖都是黄麻起义之后才加入的共产党,由此可见,王建安的资历在我党历史中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在黄麻起义之后,王建安每次战斗都积极勇猛,有万夫不挡之勇,并且极具谋略,粗中有细,战功不断从班长一路晋升。
工农武装割据战争的十年时间,可以说是凶险异常,但是每一次王建安都不曾畏惧胆怯,因为他深知共产党的信条,那就是帮助无产阶级打天下,而出身贫农的他更是经神十足。
时间来到长征前夕,此时的王建安已经是红三十军第88师的政委,届时的师长名叫汪烈山,而后在宣达战役中不幸牺牲。
王建安身兼两职依旧圆满完成指挥任务,成功摧毁川军防线。
提到汪烈山就不得简单说下这个爱民如子的将领,要知道开国上将陈锡联此时才是汪烈山手下的一个小小的团政委。
他作为一个师长不曾穿过几次新衣新鞋,唯一的马也多用来驮伤员,可惜最终英年早逝。
宣达一战,痛失战友的王建安身兼军政两职,赢得了一众赞誉。
后来红军多次反围剿战争中,王建安都身先士卒,在重大战役中指挥英明,作战英勇。
除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还是一个组织动员工作的好手。
战场上是指挥和杀敌的英勇将领,政治上又是一把能够宣传和组织的优秀领导,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自然受到我党格外重视。
因此王建安在红军长征结束后,就被安排进入了抗日红军大学进行深造学习,意图将其培养成一名高级指挥员。
出身贫苦的王建安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并不是大字不识,他在地主家除了放牛做工外的时间,经常是偷偷看书写字。
因此在红军大学的这段时间,他充实了自身的革命思想,也丰富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技术。
在抗日红军大学毕业后,王建安接受上级指派,出任八路军第129师津浦支队指挥员,负责冀鲁边平原地区的抗日武装指挥工作。
在此期间,王建安带领山东军民上下捷报频传,不仅多次击败敌人打破敌人囚笼政策的封锁,而且打开了根据地抗日的新局面。
几年的苦心经营之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已经扩大成了一个有四万余名战士的队伍。
随着队伍日趋壮大,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为了能够尽快统一抗日武装充分发挥指挥优势,八路军成立了山东纵队,王建安顺理成章地出任了副总指挥。
抗日队伍的壮大终于引起了日军的警觉,于是日军从正面战场调集了重兵,企图对山东根据地的抗日武装进行扫荡清除。
王建安面对敌军近乎疯狂地围剿扫荡,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坚持内线作战,分散主力于外线袭扰日军。
与数倍于自身的日寇交战数十次,迫使日军最终放弃了对山东根据地的扫荡。
但是贼心不死的日寇与1941年再次集结了重兵火力,大举进攻沂蒙山地区,这次尽管王建安依然奋力反抗。
但是无奈双方火力差距太大,一时间哀鸿遍野,到处都是被破坏的痕迹。
王建安为了恢复抗日根据地在山东的建设工作,积极带领残余部队与敌人奋起反攻,机斗二十余天,最终拿下据点十四处,歼灭日军千余人。
同年八月,山东纵队改设置为山东军区,王建安出任副司令员并且兼职参谋长,负责整个军区所有的军事工作。
随后的解放山东的大大小小战争中,王建安率领部下敢打敢拼,充分展现了优秀的指挥水平,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极大地捍卫了我党的胜利果实。
病床上指挥英勇退敌,山东双雄名扬天下
1944年,为了能够将山东地区彻底解放,王建安率领将近六个团的主力兵力,攻打山东伪军主力吴华文部。
没想到遭到了敌军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在王建安的灵活指挥之下,机战20余天,终将其围歼。
随后王建安乘胜追击,一路解放了沂水蒙音县等地,彻底粉碎了这几处日伪军的根据地,将山东五处解放区彻底连了起来。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并非走到尽头,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和谈协议发动全面内战。而山东军区正在其中。
王建安受到上级指派负责指挥津浦铁路徐济段战役,该战役的成功取胜,极大地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分割山东和华中解放区的音谋。
同年山东和华中两区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为发动鲁南战役做最后的准备。接到命令后的王建安一心争分夺秒奔赴前线,结果司机加速后翻车让王建安受了重伤。
同行战友都劝他先去医院治疗,但是王建安却摆手谢绝,“我不打紧,打仗要紧。”
就这样,王建安在同行人员的搀扶下,忍受着重伤的疼痛躺在床上指挥着部队作战,这一幕,也是后来他的老部下回忆才偷露的。
不过结果还是好的,在王建安的英明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取得最终的战役胜利。
王建安是在鄂豫皖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与他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出SE的将领也不得不提,就是被MAO主席称作山东双雄的另一位大将——许世友。
许世友以果敢勇猛不怕牺牲闻名于鄂豫皖根据地,在一次反围剿大作战中多次带领敢死队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冲击,身负多处重伤仍旧不下战线。
在万源城战斗中,许世友指挥得当,宁死不退,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全歼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两位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大将,正式成为搭档是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许世友担任红四军军长,王建安出任政委一职。
两人经诚合作,在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歼灭敌军众多,有力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然后好景不长,两位将领在一次指挥中出现了意见不合。
届时张国焘提出了让部分红军南下的错误路线,这种严重的分裂行为受到了朱德等人的强烈反对,并对提出这种错误思想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不巧的是许世友就在被批判的队伍名单中,而一时糊涂的许世友竟然意图单独带领队伍到川陕地区进行游击活动。
许世友找到了王建安,希望他能跟随他一起前往老区打游击。
但是王全安作为政治觉悟极高的政委,他清醒地意识到此时正是人心浮躁之时,不能一意孤行,所以他及时地上报给了组织。
后来MAO主席听闻山东两员大将意见不合,亲自出马给许世友做思想工作,这才让他打消了回到老区打游击的错误想法。
但是两人之间的隔阂已经产生,彼此之间不再像之前那般亲密无间。
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两人又同时被派往山东根据地,再次并肩战斗,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再后来,解放战争开始,王建安出任八纵司令员,许世友担任九纵司令员。
两人在多次战役中齐头并进,表现英勇,取得了像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多次胜利,逐渐打出了山东双雄的威风。
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央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商讨,做出决定要尽快攻下济南。
济南战役是我军首次大规模向城市进军的标志新战役,更是下一步发动组织淮海战役的重要部署之一。
经过中共党委的反复商议研究,最终决定让山东双雄王建安和许世友共同担任作战指挥的责任,然而同为纵队司令的二人,必定只有一个人能够担任总指挥这一重担。
更何况两人之前还有一段不和的经历,两帅不合,军队作战势必是事倍功半。
主席决定把王建安亲自请到延安来询问他的意见,嘱咐他知道济南战役的重要新,一定要和许世友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硬仗。
军政双全的王建安还没等主席说完,就已经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当即表态甘愿做副指挥,尽心尽力地配合许世友打好济南这一仗。
王建安展现出了一个伟大将领应有的宽广胸怀和担当,许世友也不遑多让,两人在主席的撮合下冰释前嫌。
要知道,攻打济南这座城市两人其实都是非常有压力的。
济南作为一座名城,历来城墙防守坚固,重兵把守之下更是固若金汤。
国民党更是宣称第一道防线就能拖住共军三个月不能前进分毫。
鉴于此,王建安下令上到指挥协同,下到通讯侦察,每一步都不能放松警惕,务必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计划不容有失。
济南战斗打响,王建安不仅身先士卒亲赴前线,更是日夜指挥带伤上阵,在我军的强势攻击之下,国民党吴华文部直接率领第96军两万人起义撤离战场。
吴率领的部队撤离令我军松一口气,但是王耀武仍在率领残部负隅顽抗。七天七夜的强攻之下,我军也是伤亡惨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许世友与王建安达成一致,要一鼓作气拿下对手,唯有持续攻城,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最终历时八天八夜,我军成功取得济南战役的胜利,并且活捉了敌方重要将领王耀武。
甚至还有西方国家报道“共产党强大到足以夺取长江以北任何一座城市了。”
山东双雄名扬天下后产生隔阂,但是为了共同的解放事业又都大方放下私仇,联手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可谓也是军事史上的一桩美谈了。
抗美援朝“打酱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早就已经做好赴朝参与作战准备的王建安直到1952年,才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职政委的身份参战。
此时二十六军已经返回国内,随后二十七军和二十军也相继回国,九兵团麾下的部队,也换成了二十三军和二十四军。
随后许世友也带领三兵团姗姗来迟,与这位老战友会合。到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王建安和许世友以战促和,夺取多处阵地。
在金城战役中,60军和24军配合搞掉不少韩军阵地,但是多是配合参战,不是主要进攻力量,也算是了却一些在抗美援朝战场的遗憾。
常年作战又轻伤不下火线,王建安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1954年由于劳累过度,在病床上的他不得已被护送回国内接受治疗。
一波三折授上将,死前叮嘱不声张
回国后第二年,全军大授衔,然而向来被称作“军政双全”的王建安却没有出现在名单之中。
有人传言说其骄傲自大还有人说建议授其中将军衔,其实都是坊间传闻,真实原因其实是王建安身体原因错过了那次授衔仪式。
1956年,彭德怀和黄克诚在国防部大楼亲自授予王建安同志上将军衔和三枚一级勋章,这等规模和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之前那些谣言可谓不攻自破。
在此之后,王建安历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福州军区的副司令,有人戏称他是“千年老二”。
当年很多比他资格低军衔低的部下,职位都比他的要高很多。
但是王建安对此却从没有任何怨言,叶剑英同志为此也是十分敬佩,对他的任劳任怨不计职务高低的高尚请草给予充分肯定。
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洗礼,王建安更加珍惜和平时代的不易。
他为此更加卖力工作,外出调研,由于经常劳累患上动脉瘤和高血压等病,医生早已劝诫他不要再四处走动调研,然后他却总笑着拒绝。
高龄的王建安每年都有大约一半的时间在外搞调查研究,没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生勤勉廉洁的王建安,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对自己的身边人也要求更是严格。
作为王建安的妻子,本可以在部队复员后重新进入军队找个闲职,但是王建安断然拒绝。
甚至上级主动提出将王建安在外工作的5个孩子调回到身边时,他也是一口回绝,不想因自己职位而给家人谋福利,这对其他人不公平。
不以权谋私,不因公谋私,生活中的王建安也是俭朴勤俭的。
他居住的老房子中,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就连床都是由木板拼成的,这哪像一个开国上将的居所啊。
王建安上将于1980年在北京病逝,然而离去时,老战友无一人知晓,外地的五个孩子也是时候才接到病逝的通知。
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王建安生前立下的一个遗嘱:不通知生前好友,不开追悼会,不准向他的遗体告别,不要进八宝山,丧事一切从简,将自己的骨灰撒进老家的田地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王建安病逝后无一人调研的由来。这种高尚请草为后世所钦佩,也为国人所感动。
王建安的一生,廉正如垒石积山令后世敬仰,光辉传奇的一生也值得后人铭记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