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攻破了自努尔哈赤以来一直未攻破的山海关,自此清军长驱直入迅速瓦解了明朝在南方的统治,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在清朝前期的时候,康熙、雍正两位皇帝能力比较突出,因此此时清朝的国力非常强大。很多人都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就是清朝前期,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当时清朝和世界的差距并不大,康熙帝也曾和北边的沙皇俄国交过手,当时沙皇俄国在清朝手上也占不到便宜,虽然和世界有一点差距,可是如果当时清朝能够觉醒,这差距还是追的回来的。
而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朝落后世界应该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乾隆时期虽然清朝也还处于鼎盛时期,可是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瓦特发现了“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且正是这次革命让英国人对抢械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改变:一个是膛线的大规模推广;另外一个则是抢管的铸造改为冷端钻孔。
这两个技术的革新直接让以往燧发火抢容易炸膛的弊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至此英国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火抢并打造火抢队,而彼时的清朝却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后来当英吉利的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求中国和他们通商贸易的时候,乾隆居然自大的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东西。”
所以,乾隆盛世很多人认为是虚假的盛世,那么当年的英国人是如何看待清朝的呢?
公元1792年,英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前来建交,其目的就是想和清朝通商贸易,当时英国对于清朝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当年马可波罗的日记之中,他们认为此时的清朝是遍地黄金,而英国当时由于工业化也急需扩大市场,故而将目光盯上了这片古老的国度。
然而,英国使臣这次出行确实让他出乎意料:
饥饿的人群
不知道有点年纪的小伙伴是否还看过一部叫做《天下粮仓》的剧,这部剧之中乾隆登基的第一年就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旱和洪灾,天下饿殍遍野,而剧中的官员呢?
要么就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对上面隐瞒不报,导致灾荒越来越严重,要么就是视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大把大把侵吞赈灾的粮食和款项。
而真正想要为百姓做事的,诸如李忠、刘统勋要么是被杀,要么是无能为力,可见当时的朝廷腐败到何等地步了,而这还是乾隆登基的第一年,此时的乾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可是谁又知道当时英国的使者进入清朝的时候看到的百姓其实大部分都是这幅状态,在《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之中记载了当时清朝百姓的真实生活样貌:
他们的脸上大部分毫无生机,百姓都很瘦弱,皮肤黝黑,脸上没有一点对生活的向往。,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他们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那些衣着好看的大部分都是官员或者达官显贵。
当时英国使团留下了一点省份,他们也都会哄抢。
沿途他们所看到的全是一片片残垣断壁的茅草屋,根本没有任何人丰衣足食的证明。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这个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的话那就是“好大喜功”。他能力并没有其祖父康熙一样,在治国方面也没有其父雍正的铁腕手段,可是其偏偏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足可以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相提并论,他还特地给自己取乐一个外号叫“十全老人”。
的确,乾隆对于近代中国的版图确实是有一定的贡献,可是他对中国也有诸多的伤害。
他七下江南掏空了中国的国库,“大兴文字狱”“八股文”等等让读书人失去了对思维的创新,同时面对世界的先进文明他又不思进取,殊不知“世上已千年”。
当其他国家在发展工业享受工业带来的胜利果实的时候,他还在功劳簿上啃老本,甚至他漠视和珅的贪腐给其他官员造成了上行下效。
也正是这次访问,让英国使团对于当时的清朝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程度,之后鸦片战争的爆发也是基于此次访问,因为他们对清朝的国力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彼时的清朝还处于梦境之中,直到鸦片战争的失败才让他们明白和世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