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曾经一度有“滇军黔军两头羊”的说法,加上红军突破乌江、两占遵义,以3万疲惫之师就打垮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数万黔军,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黔军都不堪一击,战斗力孱弱。诚然,由于黔军所在的贵州省土地贫瘠却又盛产大烟,因此部队装备很差,许多士兵都抽大烟成瘾,被讥讽为“双抢兵”。
但到了抗战时期,黔军就仿佛TUO胎换骨一般,不但积极参加了淞沪、忻口、徐州、兰封、武汉、随枣、长沙、桂南、浙赣、鄂西、豫西、鄂北、湘西等会战和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还表现十分出SE,在1938年夏的徐州会战中,黔军第102师在韩道口与日寇机战7昼夜,军官伤亡130余人,士兵伤亡3000余,依然死战不退、毙敌千余。
为什么在红军面前屡战屡败的黔军,在武器更先进的日寇面前会有如此出彩的表现呢?
黔军已经中央军化,没人再保存实力,抽大烟也被禁止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贵州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省主席王家烈虽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省内还有侯之担、犹国才、蒋在珍等另外3股势力,彼此争斗不休。因此,面对长征的红军时,无论王家烈还是侯、犹、蒋等人,都不愿意出死力,生怕将来红军过境后自己损失太大被抢走地盘,因此消极避战,甚至一触即溃。
抗战时期,贵州省军政大权早已收归中央,当年跟在长征红军后面进入贵州的中央军薛岳部不但收编了王家烈第25军残部,也基本吞并了其余3路军阀,黔军实际上已经成了中央军的旁支。虽然这些贵州籍官兵不可能享受到嫡系部队的优厚待遇,但装备、粮饷等多少还是得到了一些补充,以往抽大烟等现象更是被禁止,官兵素质显著提高。
黔军善于山地作战,这也是红军所长,却是日寇所短
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黔军中的绝大多数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来自山区的贫苦农民。这些人在长期的艰苦生活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由于长期生活的环境都以山地为主,所以非常善于在山岭中穿行,也善于攀岩等山地作战的必备技巧,稍加训练就能利用崎岖复杂的山地与日寇周旋。
在与长征红军对阵时,黔军这一优势并不明显,因为红军本身就是山地游击战起家,长期在湖南、福建的崇山峻岭中与装备经良的中央军作战,自然不会怕只有老式步抢的黔军。但对阵习惯于正规作战的日寇时,黔军就能扬长避短。1939年初,黔军第82师、第140师在湖北通城、九岭、幕埠山等地与日寇第33师团机战,贵州子弟兵们翻山越岭,往返奔袭,40天不下火线,给了日寇以重创。
对战红军是打内战,对战日寇却是为国为民
贵州虽然偏处西南,身处抗战的大后方,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指引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黔军官兵也积极投入抗日的滚滚洪流中。他们自愿转进到数千里之外的抗日前线,与其他友军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涌现出以徐天植、陈天治、陈蕴瑜、柏宪章、曹文杰等杰出代表。
全面抗战期间,贵州人民踊跃参军,先后征兵58万人。当时四川为257.8万,云南为37.5万,贵州征兵数大于云南而少于四川,但从人口平均数来看,四川每14人有1人参战,云南每20人有1人参战,而贵州每12人就有1人参战。从出兵人数与全省总人口的比例看,贵州是三省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