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诸葛亮讨伐东吴的话,我想一样占不到什么大的便宜,但是起码不会像刘备一样全军覆没,让蜀汉元气大伤,双方按照形势推演大概率会形成两军东西对峙的状态,各自凭借着地理险阻打持久消耗战,然后待到两军粮尽力疲之际罢兵言和。
首先,在正史夷陵之战中,孙刘两军各自的兵力是差不多的。
刘备一共是投入了五万大军东征,约占蜀国总兵力的一半,这五万大军里其中四万多是蜀军,还邀请了大约一万人的五溪蛮夷来助战,东吴方面也是集中了全国的经兵猛将五万余人前去抵挡刘备的东征军。
可以说两军在军力上是不相上下的,蜀军并没有对吴军压倒新的军事优势,刘备的战略意图也很明显,第一是想借关羽之死给重新收复荆州找个理由,第二是争取把两国已经西移到巫山的国界向东拓展,增加益州的战略安全,出兵也只是给东吴方面制造压力迫使让步,况且蜀国的实力也并不足以打到江东腹地。
然而,刘备却在战术指挥上频频出现了失误。
在蜀军兵锋未尽之际,草之过急的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后,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因为短暂的物资短缺后勤不济,就舍弃水师而直奔陆地山上扎营,前后结营七百里,而且还是没有重点的布防扎营,一旦前军或是后军有失,便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兵败如山倒,这是犯了兵家大忌的,等等一系列指挥上的失误是刘备兵败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诸葛亮领兵的话,按照其谨慎的新格来看,肯定会避免刘备指挥上的低级错误,不会草之过急的火速进军,以至于粮草不济,不会结营七百里来拒敌,给陆逊火攻连营的机会,不会舍弃水路协调作战方案,让吴军没有掣肘之患,如果诸葛亮和陆逊之间有对决的话,应该是比较有看点的。
其实夷陵之战在发动之时起,就注定了孙刘两方之间没有赢家,而且两家会在很大可能上白白耗费大量的粮草,牺牲将士的生命,最终陷入死相持阶段退兵,然后并得不到什么实质上的战果,这也是诸葛亮当初反对刘备东征的理由,这是由蜀吴两国的国力和各自先天的地理优势所决定的,而且曹魏还在北方虎视眈眈,一旦吴蜀陷入死战,则都会有被北军吞并的风险,因此,东征实为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