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蜀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蜀汉方面损失了数万经锐军队,连带着一大批优秀的蜀汉军事将领都纷纷阵亡,从此导致蜀汉一蹶不振,人才凋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备一意孤行决定发动夷陵之战时,蜀汉朝廷的文臣武将纷纷表示反对,可资历最高的诸葛亮却沉默不语。他虽然内心反对,但是不仅没有劝阻,更没有随军出征,这其中的缘由又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说,诸葛亮在当时是很无奈的。一方面,他很清楚刘备的良苦用心。因为如果不发动夷陵之战的话,刘备无法对举国上下交代,更会让那些追随他打天下的老臣、荆州派、东州派从此心生隔阂,这样对于刚刚见过的蜀汉来说是无法挽救的灾难。但另一方面,诸葛亮很清楚,举国征讨东吴违背了《隆中对》的既定战略,不仅会令联盟关系彻底毁灭,更会让北边的曹魏集团渔翁得利。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内心或许还期待着刘备能够成功,至少要夺回荆州的部分城池,这样的话《隆中对》提出的两路北伐战略才有实施的可能新。所以,诸葛亮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不妥的。只有沉默,才是唯一该做的事请。
当然,在实际行动上诸葛亮还是表现出了对刘备的支持。因为他在成都统筹了各类后勤资源,源源不断运送到了刘备的东征前线。同时,他还辅助太子刘禅稳定内政,加强了对曹魏集团的防御力量,凡此种种都可以视为诸葛亮内心并不反对刘备东征的证据。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随军出征,很可能也是因为成都要有一个镇得住场子的人来负责。说到这里,只能怪当时蜀汉集团人才太少,而且大多数人都已经去世了。像是庞统就死在了成都争夺战,法正则是没有熬到刘备建国就病逝了。至于黄权刘巴之类的大臣虽然也有才能,可惜都是刘璋的旧部旧臣,无论是信任度还是威望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比,因此刘备没有办法将整个后方托付给他们,只剩下诸葛亮了。
再说,诸葛亮也的确需要回避。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的同胞哥哥诸葛瑾在孙权那边做大臣。过去孙刘联盟有赖于诸葛亮和诸葛瑾互相帮衬,但眼下道兵相见了,这种兄弟请则成为了牵绊。况且,诸葛亮一直是主张和孙权保持同盟关系的,这一点在《隆中对》就明确提到了。因此,刘备或许觉得,就算是带上诸葛亮也是出工不出力,何苦为难彼此呢?于是,就没有让诸葛亮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