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14年的艰难抗战,战火硝烟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伟岸身影。他们大都出身平凡,拼尽全力只为在这世间存活。战场路远,他们不后退,在抢林弹雨的战场,他们勇猛冲锋。有智谋的动脑,有力量的动手,两相协作,他们谱写了一首首高昂机烈的战歌。身上悬挂着的无数伤痕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勋章。
建国之后,他们被称为开国元勋,被国家付以重任,被人民交口称赞。或许他们的童年穷困潦倒无人知,但现在的他们是众人皆知。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一个革命前辈,他同样出身贫寒,在24岁当上军政委,后连降6级当营长,主席为此都为他报不公,46年后成为正国级。这样传奇的人物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李先念在1909年出生于黄安(今红安)高桥镇李家大屋,家徒四壁的生活让他的童年记忆并不美好,八个孩子的家庭不能分多少心给他一份关爱,他的童年应该一直被贫困和饥饿所笼罩吧。但是绝境之中亦有光明,他唯一的光就是私塾。
李家大屋有家族筹办的私塾,凡是李家后人都可以免费入学,李先念的意识启蒙就在这里。小小的李先念还没有弄明白学习的含义,却已经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于是他学起来便更加刻苦,他的成绩也一直是最好的,这也许是李先念并不美好的童年里唯一的快乐了吧。
只是这份快乐还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私塾念完之后,因为家里原因,他并没有足够的钱去念小学,不得已只能草草结束他的学习生涯,但私塾的几年学习已经足够开蒙李先念的思想了。
后来,他接受父亲的安排,去汉口一家寿器店做学徒,学手艺。也正是这座城市让李先念第一次看到山川广阔,天地辽远。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革命四起,李先念在这里看到了罢工游行,罢学游行还有国共两党的宣传,李先念的革命生涯就是在这里打下了基础。
后来,武汉被北伐军攻占,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李先念瞬间察觉到了时代的变迁,他当机立断的加入了家乡的农民运动之中。
那时候的李先念只有17岁。17岁的年纪,在现在还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先辈们却早就投身于国家存亡的战斗了。
青少年时期的李先念虽然出身贫寒,但却见多识广,善于思考,凭借着他过人的能力和对事请的独到见解,他被人们选为了农协的执行委员。
后来,他还带领着人民组建义勇队,参加革命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大部队不得已转移阵地,但他还是守在高桥镇,继续坚持着革命斗争。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李先念的革命事业却从未停下过脚步。为了能更好的和敌人抗争,他重新组建了游击队。
一年之后,游击队编入了红四军33团,李先念成为了红军团政委,这个时候的他才22岁。
两年的革命时间说短不短,但也绝算不上长,李先念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好在他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吴云山和孙玉清在这段时间帮了李先念很多。
只要是李先念有不解之处,他们都很乐意替他解答,好的同志关系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先念就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迅速成长,一年之后,他成为了红11师师政委。后来,红11师被扩编成了红30军,李先念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军政委。从团政委到军政委,李先念只用就连MAO主席都赞叹他名不虚传。
抗战爆发之后,李先念投身到一线战场之中,只是这个时候一切打散重组,他不再是军政委,而是一个营长。从军政委到营长,一下子直接降了六级,不免让人唏嘘。就连MAO主席都直接表示:这太不公平了。甚至还提议说要把他调到另一个支队去当支队参谋。
尽管李先念对职位一事并不在意,但那个支队的司令员高敬亭是他的故交,两个人还一起打过游击,于是就同意了。
还没在这个职位上待多久,他就被调回了鄂豫边省委。1939年,他来到鄂豫根据地,以160人为基础发展出了新四军第五师,他本人也就成为了新四军师长兼任政委。
解放战争之后,他回到了家乡,投身于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几年之后,湖北的工农商在他的带领之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政治业绩也逐渐被中央看到。1954年,在MAO主席的提议之下,他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当选副总理。1983年当选为国家主席。
陈涉在起义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直觉得这句话在中国十分适用。从古至今,每一个高门贵族,几乎都是从底层一路拼搏上来的,历经几世,再衰落,然后由另一个家族顶上。周而复始,从未间断。
出生平凡并不代表着人生无趣,即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都会在历经无数磨难之后才会淬炼成钢,虽然起点不同,但可以为自己拼搏一个更好的终点。这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真正含义。
李先念也是贫农出生,只因在抗战当中释放自己,坚持不懈,坚持敏而好学,坚持最初的初心,最后他成为了一国的领导人,成为了中国的主席。
其实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少,他们大多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却还想着为其他人撑起一把伞,从社会底层一路走来,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