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的会议
1928年的冬天,位于奉天的东北保安司令部开会决定,在1929年宣布东北易帜。但是在当时的东北,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一个决定,亲蒋、亲苏、亲日、亲欧美的各大派系相互侵扎,拼了个你死我活。
虽然对于东北是否易帜这件事大家争论不休,但是作为东北最大的军阀,奉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却是坚定的想要易帜,他和日本人不但有国仇,更有家恨。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刚刚被日本人炸死,而原因就是张作霖坚定拒绝了日本人对于侵害中国主权,从而被日本人除之而后快。作为继承者,张学良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他想要易帜的原因。并且说出了:“完成统一事大,外人威胁事小。我引国府及国民党势力下之舆论相助,外人其奈我何?”的话,态度十分坚决。
准备
1928年12月24日,张学良电令奉天省长等下属官员,通知了其要易帜的决定,并且同时通知了日期、需要准备的各项事务和要求,并且要求对于这件事绝对保密。
在此之前,1928年12月初,张学良就下令逮捕了亲日派阻碍易帜的陶尚铭,其余亲日派骨干逃往被日本控制的势力范围。同时国民政府也草拟好了易帜之后的东北政府委员和领导的一系列名单,只等易帜之后即刻发表。
1928年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电文中说:“力谋统一,贯彻和平,从即日起已宣布贯彻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蒋介石也回电表示:“从此修内对外,愿与诸兄共策之!”意在对东北易帜表示欢迎。
同日,易帜典礼在奉天礼堂举行,黑龙江、吉林、热河、奉天等四省主席及其随从官员出席了仪式,并且同时举右手念宣誓词并且宣誓效忠三民主义。
至此,东北易帜完成。东北重回中央政府名义管辖的版图之内。
易帜的深层次原因
从当时的国际政治讲:苏联、日本和英美争夺东北,张学良,联合了亲英美的蒋中正,制衡了苏联和日本。压制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如果奉军执意拥兵自重,与国军开战,日本则可以趁机炮制第二个济南事件,国家利益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从张学良当时面对的国内政治讲:张学良避免了奉军与国军两败俱伤的局面,实际上造成了东北割据。此后在中原大战中出兵援蒋,又形成了北张南蒋大格局。张学良这一纵横术非常了得。
从中央蒋中正角度讲:易帜避免了关东军干涉口实,减少蒋军消耗;蒋中正得以腾出手来,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等展开争夺,并形成形式统一局面。形式统一局面对于此后抗战也是有利的。
所以,东北易帜可以算得上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