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历史发展的整个长河来看,王朝兴衰,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南北对峙都一再出现,而
三国鼎立是仅有的一次历史存在
,可见这一历史局面的出现是一个特例。特例是历史发展中的变异,就象生物遗传工程上的变异一样,有它变异的特殊原因。
三国鼎立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区封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就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自足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权、刘备集团的割据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国家,则是由于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中华。
中国秦汉以后的封建王朝,最长的莫过于盛唐、朱明、大清,这三个朝代都没有超出三百年。短命的王朝如秦朝、隋朝只有几十年,每一个封建王朝解体,都要出现军阀混战,群雄割据,而后走向统一,形成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新规律
。因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即便有中央集权的把控,但在某种程度上仍保持着封建割据的状态。
一旦中央集权的力量被削弱,就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割据混战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因此割据状态不能是持久的,人民会主动要求统一。
决定三足鼎立局势的两个重要截点分别是
夷陵之战
和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后,真正的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这也是史学界称夷陵之战为前后三国的分界点的原因。前三国时期,三国互相攻伐,联盟朝夕建立,瞬间崩盘,在经历夷陵之战后,刘备孙吴两国都有很大损失,虽然刘备没有夺取荆州,但是也让孙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之后四十年时间里,两国之间谁也没有能力消灭对方,更没有哪一方可以单独与曹魏决战
。最终的结果就是两国抱团取火,共同抵御曹魏。而曹魏也没能力同时消灭任何一国,所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局面。
赤壁之战后,北方元气大伤,曹草放弃席卷益州的良好时机,为刘备巩固蜀地提供了时间。
汉中与益州,唇齿相依,刘备在蜀国稍安之后,随即率军进取汉中,威胁到曹草的关中安全,迫使曹草再次出兵汉中,刘备据险而守,曹草将百姓迁出汉中,蜀之北方门户遂为刘备占有,益州的安全得以巩固。曹草放弃汉中,不仅为诸葛亮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以保存弱小的蜀汉提供了方便,而且使曹魏就此失去了进攻蜀汉的通道,造成蜀汉长期立足益州之势。
赤壁之战后,曹草仍然具备统一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但是,曹草在主观上却放弃了对统一的努力,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建立曹魏政权和扫除代汉阻力方面,为比较弱小的孙权集团、刘备集团分立江东和益州创造了条件。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
赤壁战后曹草放弃对统一的主观努力
,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就根本新的历史原因来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形成的
三分人才均势
和
三分地理均势
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中诸葛亮等出SE谋士的因素起了决定新的作用。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谋士,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三分人才均势所必然表现出的平衡局面。
无论是直接规划三分的诸葛计谋,还是主张破坏这种平衡的周瑜、吕蒙、关羽、陆逊等人,以及三方霸主筹略的得失,都不由自主地在合力地把历史推向三足鼎立。文武兼资的曹草单凭权术不能笼尽天下英雄。刘备起自微贱,但他寡仁待众,得诸葛亮大才相输,故能屡仆屡起而终为人中龙。曹草、孙权、刘备三家都是庶族地主集团,得到了豪强地主集团的支持,所以在混哉中越战越强。另一方面
北方经济受制约,以及南方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也是三国时代可以持续数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