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谁最顽固,黄维绝对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从1948年12月被俘,到1975年12月作为最后一批战犯特赦,黄维被“思想改造”了27年,不过直到最后他也拒绝批评蒋介石,并且出狱后也不止一次地对淮海战役的失败表示了“不服”。因此黄维又被一些果粉视为“忠臣”,时不时还要拿出来为国民党反动派“招魂”。
然而这些果粉不知道的是,或者说忽略掉的是,在2010年9月29日下午5点,一台老式卡带录音机里放出了黄维苍老的声音:
“我是罪大恶极的战犯,解放后受到宽大和改造……”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台录制的对台广播,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当时没有公布,而是在黄维逝世21年后,她的女儿黄慧南才首次将这段录音放出。
如此顽固的黄维为何在最后还是承认了自己是“战犯”呢?要知道一旦承认自己是“战犯”,也是相当于承认了国民党反动派所犯下的一切罪行,也是对蒋介石的否定。
年轻时的黄维
1. 与中国共产党擦肩而过
黄维在还没有进入黄埔军校前,还曾与中国共产党擦肩而过,事实上黄维之所以能进入黄埔军校也和中国共产党有着很大的关系。
1924年,当时还是学校老师的黄维由于忍受不了军阀张可瑶在当地的胡作为非,于是决定到南方投奔革命。
在抵达南昌后,黄维在旅店遇到了一位比他大4岁的青年,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结果一问才知道对方也是来报考黄埔军校的,他的名字叫方志敏。
方志敏对黄维很照顾,用黄维自己的话说就像自己的哥哥一样。两人来到上海后一直在等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事实上当时还不能确定黄埔军校能不能开办),在等待的过程中黄维的盘缠用光了,于是方志敏就把他介绍到一家工厂做临时工,虽然没有工钱,但是管饭,算是解决了生存问题,这让黄维很是感机,因此也一直把方志敏视为极为信赖、极为钦佩的人。
方志敏
在上海待了一个多月,黄埔军校终于开始招生考试,方志敏和黄维都顺利地通过出初试,不过在接到复试通知书的第二天,方志敏却告诉黄维,他有点事要去南昌,让他先去广州参加复试,等事请办完了再去找他。
黄维很不解,到底什么事这么着急,方志敏却并不愿说出原因,于是黄维也没继续问下去,而是约定在广州相见。方志敏匆匆收拾完行李便着急离开了,而这一别竟然是两人的永诀。
原来方志敏早就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放弃考入黄埔军校的机会是收到了命令去江西领导“弋横起义”,并一手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红10军团的主要创立人之一。
此后方志敏一直投身于革命一线,1934年,方志敏和粟裕率领红10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但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10军团遭受重创,方志敏在战斗中被俘,1935年8月,方志敏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36岁。
红军
黄维与方志敏一别后,顺利通过了复试,考入了黄埔军校,由于黄维与方志敏在一起时接触过不少先进思想,虽然黄维当时并不知道方志敏的真实身份,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黄维并不排斥共产党的思想,相反还比较认可,因此黄维也一度是我党积极发展的人员。
黄维是黄埔一期生,和日后中共高级将领左权、陈赓等都是同学,在北伐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也学习了不少我党的先进思想,这对于黄维在日后的治军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黄维多次下令不许打骂士兵,痛恨贪污,并且喜欢到训练场和士兵一起训练,这很有我军将领的特点),不过遗憾的是,黄维最终没能和中国共产党走到一起,并且到最后也参加了江西的“剿共”战争。
黄维之所以没能发展过来,这与黄维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黄维身上从头到尾都有着“儒家”气息,虽然他做事不失君子风度,但是其墨守成规、书生气十足的特点也是常常被人拿出来调侃。
2、错的选择
黄维进入黄埔之后,便在政治教育下认为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最后又变成了只有国民党才是“正统”的思想,而蒋介石的“君臣之道”又很符合黄维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因此从那时开始,黄维就一直将蒋介石视为“最高长官”,对蒋介石是言听计从,即便明知道是错误的指令,也会在犹豫后坚决执行。
所以当时即便是国民党内部,也有人评价黄维是“榆木脑袋”。
当然黄维忠心、做事严谨的特点也是非常受到国民党高层的赏识,蒋介石更是极为了解黄维,因此也是大加重用,黄维则认为这是在“施恩”,所以为了报答这份“恩请”,便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随蒋介石。
有一次,蒋介石在召见黄维后送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写了一句“培我将军留念”,也不知是蒋介石笔误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黄维以为这是在暗示“栽培”之意,于是将自己的号改成了“培我”(黄维本号“悟我”),这也可见黄维的封建君臣思想实在是太严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蒋介石之外,黄维还对一人极为忠心,那人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黄维早年的经历和陈诚非常相似,加上在东征、北伐时期,黄维作战极为英勇,因此非常获得陈诚的赏识,可以说黄维能够在27岁就当上国军经锐第18军第31旅的旅长,几乎全是靠陈诚的一手提携,并且在多次党内派系斗争中力保黄维,因此黄维将陈诚视为有“知遇之恩”。
后来黄维被俘后,改造期间黄维表示一生中有两个人不会骂,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陈诚。
3、抗日战争成就一生光辉
黄维作为一名将军真正大放异彩还是在抗日战争中。
1937年,原本在德国留学深造的黄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提前回国参战,9月份被任命为第18军67师师长,并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被称为“血肉磨坊”的罗店争夺战。
黄维率67师主力在罗店守住了日军一个星期的进攻,手下三个主力团的建制几乎全部被打垮,连炊事员都拿抢上了战场,其中防守苏州河南岸八字桥、厅头镇的67师402团全军覆没,没有一人活着退出战斗。三个团长也是一人牺牲,两人因重伤退出战场。黄维本人也是一直待在一线,由于日军抢法准,所以他还亲自在战壕里教新兵正确的色击姿势,避免因为过多暴露头部而被日军爆头。
罗店失守后,黄维率67师发动过一次反击,一度夺回罗店主阵地,但因日军炮火太猛,部队伤亡太大不得不撤出。此战黄维一战成名,但67师剩下的兵力加起来也不到一个团。不过,这场战斗黄维也被批评指挥过于死板,因此也得到了一个“书呆子”的称号。
淞沪会战
1938年,黄维升任18军军长,这一年9月打了一场让黄维记忆最为深刻的战斗,黄维率18军在九江至南昌一带阻击日军第27师团,在瑞昌血战3昼夜,最终18军获得胜利,这场战斗使得日军包抄计划失败,有利地支援了“万家岭大捷”,据说黄维离开战场时是眼含热泪的。
这场胜利对于黄维来说非常特别,晚年在和别人谈起抗战时,总会把这次战斗拿出来“炫耀”一番。
武汉会战期间的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黄维是黄维一生中最高的闪光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当初黄维投身革命的目的和意义。所以黄维晚年对于抗战历史非常“较真”,也非常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当然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也是认可的,因此黄维晚年在对我国完善近代史史料上,有着不小的贡献。
4、淮海战役被俘
1948年9月,蒋介石组建号称“中原第一王牌”的12兵团,黄维被推上了司令员的位置,本来黄维在军校教书,是不想去的,但奈何是“蒋校长”和陈诚的推荐,于是最终还是走马上任,只是未曾想这一次去是有去无回。
1948年11月,黄维将12兵团布置在蒙城附近,本想以蒙城为核心,建立坚固的阵地后,等待85军到达蒙城进行补给后,再步步为营向外扩大阵地,寻找机会与解放军进行决战。
黄维的部署不说有多高明,但能看出他非常了解国军和解放军的特点,由于国军指挥系统落后,官兵素质不高,各部队之间的配合能力糟糕,加上失去民心无法发动群众,因此根本无法在野外机动作战;而国军的这些缺点又都是解放军的优点,所以黄维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将部队分散,而是要集中到一起,利用局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和解放军进行作战。
国军炮兵阵地
可黄维没想到的是,12兵团刚在蒙城站稳脚,蒋介石就给黄维发来电报:火速救援黄百韬兵团
命令下来的时候,黄维是明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黄维还是坚决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让12兵团分两路纵队向在碾庄被围的黄百韬第7兵团靠拢。不得不说在救援黄百韬时,和其他出工不出力的“友军”相比,黄维是算是拼了全力,但是随着黄百韬兵团的失去突围希望,黄维兵团瞬间成为了孤军,立刻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此时蒋介石再次发来电报,命令12兵团去宿县与杜聿明会合,但是黄维看出来了这是解放军设下的口袋,黄维手下的两位军长吴绍周和杨伯涛都认为去宿县一定会中埋伏,所以建议黄维忽略蒋介石的命令,向固镇方向突围。
黄维这时陷入了犹豫,听蒋介石的就是万劫不复,不听虽然有一线生机但这是对蒋介石的“不忠”,就算突围成功,也很有可能从此失去蒋介石的信任。黄维为了做这个决定一直想到了晚上12点,但是此时战机已过,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晚了。
11月底,黄维兵团被解放军30大军包围在双堆集,刘伯承、陈毅等人皆发来劝降信,都被黄维拒绝。
国军战俘
为了突围,黄维想了很多办法,利用战车和炮兵轮番对立足未稳的解放军发动攻击,还称其为“蹂躏战术”,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同样也让解放军战士极为愤怒,全军喊出口号,誓要活捉黄维。
“蹂躏战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对整个战局局势没有改变,而当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阵前起义(廖运周本就是我党地下党员),黄维兵团最后的突围希望破灭。
而正当黄维兵团陷入绝境的时候,蒋介石命令空军空投了三十多箱毒气弹,包括糜烂新瓦斯弹和窒息新瓦斯弹,同时空投的还有几箱放毒面具。
尖古堆,可以俯瞰整个战场的高地,也是黄维兵团在战场上占据的最后优势,解放军连续发动多轮进攻,压得守军喘不过气,原有的防御工事基本都被火炮摧毁,守军不得不用冻得僵硬的尸体筑起了一道长150米的半人高的弧形障碍来阻挡解放军。
在尖古堆快要失守时,黄维下令使用毒气弹,这一命令是黄维被列为战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毒气弹并没能阻挡解放军的进攻,尖古堆失守后,12兵团副司令胡琏和司令黄维开始商讨对策。
当时蒋介石的命令还是固守待援,但是解放军的炮弹都已经打到黄维司令部门口了,黄维和胡琏都认为反正已经完了,多守少守一两天没有意义,于是决定全军分散突围,能跑出去几个是几个。
不过这个计划被蒋介石拒绝,为了阻止黄维兵团突围,蒋介石让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亲自乘坐飞机到12兵团上空传话,
“由于诸多因素,不能照计划实施……总统口谕,你的突围计划必须改变”
不过此时黄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请报告总统,我的计划已经无法改变”。
在下达突围命令后,12兵团瞬间作鸟兽散,虽然命令是突围,但相当部分的部队都选择了投降。黄维和胡琏各自携带了大量的安眠要,乘坐坦克分散突围,胡琏最终成功突围回到了南京,而黄维却因为坦克故障被俘,那些安眠要自然也是没有吃下。
5、艰难的改造
黄维被俘后是相当的倔强,誓要守护他的“气节”。当时解放军的一名记者采访黄维,问他为什么不早点投降。谁知道黄维突然发火,把桌子一拍,对年轻的记者吼道:
“只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活的将军,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我要战斗到一兵一卒……”
可黄维话还没说完,记者也火了,站起来拍桌子:
“你代表什么国家民族!你只代表封建官僚!只代表四大家族!”
“你胡说!”
黄维失去了此前一直给人的文雅书生气,一度想要动手打人,但是却无法反驳记者的话。
解放后,黄维被关进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同被关进的还有杜聿明、王耀武这些曾经的同僚。不过杜聿明等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都逐渐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唯有黄维却一直保持着他的“气节”,坚决和管教人员唱反调,学习过程中总是大吵大闹,说这也不对那也部队,还对认错的战犯还不断挖苦,让管教人员十分头疼。
当时很多功德林的战犯和管教人员回忆,黄维无论是走还是坐,都始终挺直着腰杆,保持着自己的“将军范”,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都写着于谦的《石灰吟》和文天祥的《正气歌》。
黄维初到功德林时,一直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只是军事上的失败,如果从头再来是有机会翻盘的,所以一直拒绝改造。最荒唐的是,黄维还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声称要造“永动机”,尽管很多人都告诉他不可能,可他依旧不听劝,最后没办法,周总理还是批示监狱,尽量满足黄维造永动机的需求。
“那时我的思想要算最顽固了”晚年的黄维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由于黄维过于顽固,他从第一批特赦战犯名单中被划掉了名字……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黄维的认识还是发生了变化,这和黄维的家人有着很大关系。最初黄维妻子蔡若曙被告知黄维在战场上阵亡,国民党还给他举行了追悼会,蔡若曙也带着孩子来到了台湾,不过蔡若曙的直觉告诉她,黄维没有死,于是想办法带着孩子回到了大陆,并在上海定居。
中央政府对黄维的家属还是很关心的,不仅给蔡若曙安排了工作,还为黄维的两个女儿黄敏南和黄慧南的入学问题扫清了障碍;不仅如此,还批准了黄维暂时出狱和妻女见面,而妻女来管理所看望黄维也没有阻拦,蔡若曙也是不断地劝他要好好改造。
若署:
我现在在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这一光辉文献,要买参考材料《共产党宣言提要和注释》,定价1角6分,请你马上买一本寄来,不要耽搁。
黄维
1973年1月29日
黄维与妻子蔡若曙的结婚照
除了家人让黄维逐渐转变心态外,中国共产党对黄维的照顾也是让他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随着黄维年龄的增长,加上一开始他的请绪非常地消极,所以健康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严重时,黄维肺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经囊结核、附睾结核五种结核同时病发,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批示用黄金去香港买要才将其治愈。
后来黄维还患上了冠心病和痔瘘,尤其是后者困扰了黄维几十年,是民国时期的老病,做了好几次手术都没有根治,不过后来沈阳痔瘘医院的肛肠专家李润庭在手术中彻底治好了这个顽疾,这次手术后黄维对改造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你们原来说要改造我们,我是不承认的……为什么老是改造,老是特赦不到我?现在我知道了,原因不在政府,原因是我没有认真地接受改造”黄维如是说到。
最高人民法院向黄维发出特赦释放通知书
1975年3月19日,最后一批战犯释放名单公布,名单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黄维,23日下午,中央特意为最后一批战犯设宴,黄维作为代表发言,在发言中黄维特地强调了感谢党和MAO主席对战犯的改造和特赦。
这一年,黄维71岁。
6. 为和平统一事业贡献余生全部力量
黄维特赦之后就一直专注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研究工作,并且当选了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而对份工作,黄维也是极为认真。1978年黄维在当选政协常委后,还向曾经帮过他的医生写信:
“我没有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尽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黄维释放后,台湾方面也发来邀请,并许诺会补发他27年的薪水,黄维没有拒绝去台湾,后来也一直为此做准备,但是他拒绝了台湾当局的薪水。
“共产党待我不薄,我去台湾是为了见故友,为了和平统一献出绵薄之力”
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黄维便开始积极筹备访台事务,
“趁我生活还能自理,神智亦还清晰,一定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献出绵薄之力。如不能达目的,我会终身遗憾的”。
不过可惜的是,黄维在获得访台许可,准备了大半年后,1989年3月20日,在“两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
晚年黄维
可以看出,黄维并没有像外界传言的那样“至死没有改造好”,反而是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而且对自己曾经犯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1977年10月,黄维参加完国庆庆典之后,他又主动去参观了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
“里面好多都是我的同学……那么多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成了烈士,而我这个对人民有罪的人却完好地活着,这真是历史对我个人的一个最大的讽刺啊”
随后他又来到方志敏烈士的墓前,在曾经大哥的墓碑面前,黄维伫立良久,那身疲惫的身躯还是一如既往地挺直,在秋风中倔强地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