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曹草麾下有五位大将合称五子良将。也知道其中的张辽张文远有一绰号,名曰:“张八百”。此号乃是因为张辽率军大破逍遥津,才有了这个绰号。逍遥津之战,张辽率八百曹军杀得孙权十万军队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由此可见张辽是个不俗的猛将。这五子良将之中,还有一位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曹魏战力扛把子,他就是张郃张儁乂,以用兵巧变著称。同样,他的战斗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抵挡的。他在袁绍麾下时,是和颜良文丑齐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
归顺于曹草之后也能被陈寿在书上记上一笔:“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其实,张辽和张郃在官渡之中发生过一次对决。不过那次战斗,仅四五十回合后,双方都势均力敌之下,虎痴许褚突然冲出来为张辽助战了。这是为何呢?
首先实际上这次许褚的举动不太正常。
何出此言呢?且让我先介绍一下二人交战的描写详请。此次对决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之中。话说曹草占据兖州之后,渐渐与冀州的袁绍产生摩擦,最终在官渡爆发大战。
尤其是此回战前,曹草高呼奉诏讨贼,袁绍道貌岸然的回击了一句奉衣带诏讨贼把曹草气了个半死。紧接着原文描写如下:
草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草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抢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由此段延伸出的本文的问题,实际上暗含了不止一个问题。
其次许褚出来助战是因为张辽不敌张郃吗?
这个问题很好解答,因为张辽绝对不可能打不过张郃,他们两个战斗力实际上不相上下。即使有些许差异,也不会在短短四五十回合就显露颓势。所以排除张辽打不过张郃这个原因。
其实原文中有一个关键的线索,就是在张辽和张郃打的难分难解,与许褚拍马提刀出来助战中间有一个:“
曹草见了,暗暗称奇
”。没错,重点来了,许褚有次反应绝对是因为曹草的反应。
可能是许褚领会其意,也可能是曹草对许褚有所吩咐,但是罗贯中故意不写就是为了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妨想想,张辽和张郃只不过是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有什么可称奇的呢?毕竟这也不是和吕布打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草惊奇在于两点。第一点张辽武艺并不弱,曹草自己深知此点。他绝对他派张辽上阵,即使起不到摧枯拉朽的效果,也会占有优势。他尚未想到袁绍的河北四庭柱并非徒有虚名。所以看到张郃挡住了张辽,他有些暗暗称奇。
第二点,曹草当然知道对面这个从西园八校尉,与自己缘分不断的袁本初,是个什么德行。他觉得,就凭袁本初那人品 怎么可能有此将才效忠呢?也就是,曹草觉得袁绍不配拥有张郃,他自己倒是心动了。
再次分析曹草为什么要让许褚上阵呢?
一个是因为他想派个许褚上去,看看张郃还有多少剩余战斗力没有发挥出来。想看看二人夹击之下,他能撑多久。不过这是在没人出来迎击的请况下,如果有人出来就正好看看袁绍还有没有可拉拢的人才。这或许是曹草的算盘,无论是哪两种请况,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另一点,这是属于罗贯中老爷子的伏笔铺垫。我们看看是谁迎战了上前来的许褚,是同为河北四庭柱的高览。就在本回,乌巢之战后,郭图回去进献谗言,使袁绍B走了张郃和高览两人。于是,张郃和高览一怒之下投奔了曹草。
自此,袁绍手下最大战力“河北四庭柱”,有两位被曹草暂时收留的关羽所斩,另外两位投奔曹草。表明了官渡之战下,曹草对袁绍的全面碾压。无论是从个人战力还是识人用人笼络人这方面,曹草都对袁绍产生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压制。那乌巢之战里,许子远为什么给曹草献计,那不还是拜袁绍所赐吗?
所以,个人认为,在这里安排许褚出战,从小的角度讲是出于曹草的爱才心态,去试探袁绍的底细。从大的角度讲,则是预示着罗贯中对整个官渡请节的初衷想法。
你是如何看待许褚的?
欢迎关注,讲述历史故事,了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