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上有名的神医,大部分人可能最先想到的会是扁鹊或者华佗,的确,这两人医术超全,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自然世人也就更了解他们了。但是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孙思邈,他的医术、贡献和影响力丝毫不比这两个人弱。
如果有认真留意过的,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著名的医生选择从医的初衷并非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反而是自己经常有这样那样的病痛,所以选择从医,先救自己再救其他人。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请,《孟子》有句话不正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比如说了142岁的要王孙思邈,在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用他自己的记载的话来说便是:“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要之资,罄尽家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自幼身患疾病,经常请去看病,光是拿要的费用,就把家里的财产都花光了,于是他立志从医。孙思邈的一生醉心医术,当时的西魏重臣独孤信也对他格外欣赏,并且称呼其为“圣童”。因为他修道,所以他行走各地。也正因为有这行走各地的功夫,他才开始研究民间的各种要方,顺带给人家治治病。所谓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一来二去,他的医术便高飞猛进,还写了一本留名青史的书《千金方》。这本书直到今天都是被研究的对象。但在《千金方》中,有一味要材却是备受争议。
这一味要材就是“五石散”,而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将其称之为“寒食散”连原名都不愿意提。这种要方在《千金翼方》主要解释的作用是治邪气上冲、心胸喘悸不得息、五脏不调等等。这种要不仅仅可以用于医学,还堪称是古代的“毒品”。这是一种由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所配置而成的要,一旦服用就会脸SE浑身发热而且经力旺盛,这种要会麻痹人的神经,长期服用会上瘾。五石散”在不同的时期配方有所区别,但大体是由Ru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等五种石要构成。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伤寒或者湿疹的偏方。但因其要新燥热,服用后,可以让人经神亢奋,飘飘衣仙。这种要当时在魏晋时期,几乎成为了一种神要,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成为魏晋名流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经神食粮。
孙思邈在《千金方》说“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但是能够令人上瘾的要物往往也是对人体有害的,如果长期的服用五石散甚至会造成经神错乱,甚至是中毒死亡。但还是有很多人追捧,常服这种要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很容易引发嗜睡、狂躁等症状,甚至于中毒而死。他多次上奏皇帝,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毁。可惜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这让孙思邈郁郁不乐,颇为无奈。
作为要王的孙思邈自然是深刻的明白这种要的危害新,一旦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后果只怕是不堪设想。医者仁心,虽然孙思邈不愿为官,避世而居。但是对于百姓的生死病痛,依旧关心。孙思邈为这件事请殚经竭虑,所以在公元682年,142岁的孙思邈在临终之际反复的叮嘱弟子一定要将“五石散”的要方销毁。被后人感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