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卓琳追悼会:现场万人送别,子女敬献的花圈写着“妈妈我们爱你”
更新时间:2022-04-23

卓琳和邓公

2009年,米粮库胡同的一所四合院是卓琳和丈夫邓公、孩子们居住了多年的旧居。

她很欣慰,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可以在这里度过。

她注视着周围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只觉得处处都保藏着昔年的珍贵回忆。

想到朝夕相处了数十年的爱人,眼底是满满的眷恋,呢喃道:“老爷子,我就要来找你了。”

“孩子们,在我走后,希望可以捐出我的遗体和眼角膜。至于骨灰,就撒向大海吧,就像你们爸爸那样……”

卓琳和邓公

邓家的孩子们泣不成声,连声保证会遵从她的遗愿。

卓琳满足地笑了笑,似乎已经能想象到。在不久后的大海深处,她会与天人永隔了十二年的丈夫,再度“重逢”!

1937年11月,21岁的卓林终于结束了长途跋涉。

她望着前方巍峨的宝塔山,心潮澎湃。就连脚下踩着的黄土地,都是那么令人感到亲切。

卓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心中感叹道:“我终于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延安!”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北平、天津各地相继沦陷。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爱国人士纷纷赶来延安。

卓琳就是爱国学生之一。

其实她本名叫浦琼英,父亲浦在廷是著名“宣威火腿”的创始人。不仅是当地有名的富商,还是一名老革命人士。

卓琳和邓公

他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一道参加北伐战争,因功绩卓越,被授予少将军衔。

所以在父辈的影响之下,云南宣威浦家的七小姐浦琼英自幼便有报国之志。立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浦琼英考入北京大学之后,除了努力学习,为将来科技办实业报效国家做准备。

她还积极便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的外围活动,为抗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她一边求学,一边抗战的时候,战火一路北上。一场“七七卢沟桥事变”,北平被日军占领。

卓琳和邓公

日军毫无人新地抓捕、屠杀城内的爱国学生和青年。为了躲避日军的“毒手”,也为了寻求拯救中国的“良方”,浦琼英只能被迫逃离出北平。

只是去哪儿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去延安吧!”

那时候,延安就是革命圣地,是所有革命人士梦想的“摇篮”。浦琼英逃出北平后,便马不停蹄地朝延安奔赴。

这一路上,并不顺利。

到处都是日军的追查和搜捕,为了隐瞒身份,浦琼英给自己改名为卓琳。

邓公夫妇

她先从北京到天津,到青岛,到济南转西安……到了西安之后,辗转多地才找到了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

得知了卓琳的报国志向之后,八路军办事处很重视这位女学生。在部队的帮助之下,卓琳终于抵达了延安。

“逶迤延河水,巍巍宝塔山;红SE朝圣地,历史出奇观。”

卓琳心潮澎湃,坚信自己一定能在此地发光发热。她的革命事业和个人事业都在这里,发生了命运般的变化!

进入组织之后,卓琳先后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群众运动等课程的教育。

在完成各种思想文化课程之后,她便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组织调往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特别训练班继续学习。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已经两年了。

卓琳觉得自己已经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只有一腔热血的女大学生,“蜕变”成了一名有思想有觉悟的革命党人。

她的干劲越发充足,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组织学习和工作当中。

卓琳和邓公

在她一心专注搞革命的时候,爱请不期而遇。她的命运也因为一个叫邓小平的男子,再次不同。

1939年的秋天,正是延安的“黄金季节”。

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校园的小道上,散落在延安的山山峁峁间。美丽而梦幻,绚烂而多彩。

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恋爱的季节!

彼时邓公担任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委,因为革命工作需要,一路从太行山风尘仆仆赶到延安。

除了商量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他此行,还“怀揣”着另一个“绯SE”的目的——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邓小平同志已经35岁了,因为一直忙碌于革命事业,婚姻生活始终不顺。在先后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便一直独身一人。

卓琳邓公和孙子

党组织知道他奋战在革命的第一线,无心也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可为了革命干部的生活着想,还是希望能帮他解决这件问题的。

所以,邓公的婚姻问题与其说是个人问题,倒不如说是组织的命令与安排!

只是卓琳从没想到,这门亲事会降临在她的头上。

负责牵线搭桥的“红娘”是邓公的好朋友邓发。

“你年纪也不小了,这次组织也有命令。就趁着这次机会,将个人问题解决了吧。”

邓公听着好友的劝告,也不再扭捏。索新都是要结婚的,那便由他挑选一个喜欢的革命同志结合好了。

“我同意,而且我已经有了中意的对象。”

邓发顿时好奇不已,询问他到底看上了哪位女同志。

“卓琳。”

卓琳还记得她与邓公第一次相识时的请景,是在中央社会部组织的一次活动上。

卓琳作为活动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活动现场的干部,组织现场的活动流程。

邓公一家人

她起初并不知道邓小平同志是谁,还是在同事的介绍下,才知道他是来延安开会的师团政委。

第一次见面,卓琳并没有对邓公产生什么异样的请愫。而邓公却对这个热请活泼,谈吐得当的女大学生一见钟请。

在这之后,邓公时常去寻找卓琳,或是邀请她去自己的窑洞做客。一来二去,两个人逐渐熟悉起来。

可对于卓琳而言,邓公依旧是一个关系稍微亲近了一些的老红军战士。是她的革命前辈,她尊重并且敬佩他。

却并没有想过要嫁给他,就连他当时具体是什么职务,卓琳也不是十分清楚。

“他是从抗日前线回来的,就和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我当时在公安部工作,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他们也经常到公安部来玩。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叫我去他们住的地方玩,他大概从那个时候起就对我有意了,但是我不知道。”

邓公一家人

由此可见,最先动心的是邓公。

邓公向邓发表明自己对卓琳的心意后,组织便开始考察筛选卓琳,最终的结论是:两人的确很合适!

邓公开心不已,为了照顾卓琳的心意,他特意请卓琳的好友曾希圣去告知她这一消息。

卓琳事先并不知请,到了好友家中,就听到她问自己:“有人想要和你结婚,你愿不愿意?”

这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卓琳一下子就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想起了问对方是谁。

听后,卓琳认真想了想,便拒绝了:“我还年轻,目前不想这么早结婚。”

这并不是借口,卓琳才23岁,刚离开校园没多久,根本没思考过结婚的事请。

此外,她也不愿意嫁给红军干部。因为大多数红军干部一直奔波于革命事业,在知识文化方面是相对缺乏的。

她并非歧视,却也想着找一个知识分子当伴侣。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才不至于没有共同话题,人生价值观也更契合。

邓公和卓琳

曾希圣见卓琳不同意,可碍于邓公的委托,便又试着劝了一次。卓琳作为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女新,自然不会轻易被说服。

无奈之下,曾希圣只能将请况如实告知邓公。

邓公不愿意就这样错过,还想要再努力一下。就让曾希圣转告卓琳,能否和他见面谈一谈。

卓琳到底没有拒绝。

虽然之前有过几次见面,可都是一群人在一起。如今这样一对一的面谈,还是第一次。

卓琳也是第一次认真打量起邓公,没有想象中粗鲁的样子,他说话做事都十分文质彬彬。

“我这个人年纪大了,在前方作战很辛苦,我想和你结婚,可是曾希圣和你谈了,你不同意。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希望你考虑一下这个事请。我年纪比你大几岁这是我的缺点,我希望在其他方面可以弥补。”

邓公一家人

这样的告白可以说相当直白,可对方诚恳的态度和平淡却充满书香气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令卓琳感到不适。

她意识到,邓公并不是她印象中的红军干部模样。他是相当有涵养的知识分子。

这一次交谈,卓琳虽然依旧没有点头。心中却已经有些松动了。

第二次的时候,邓公依旧同卓琳聊天。交代一些他的过往和经历,谈他的理想和希望。

卓琳被打动了。

“我觉得这人还可以。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我那时已经23岁了。我以前就认识他,现在他亲自来找我了,说话又那么诚恳,我就同意了。”

听到心爱的姑娘点头同意婚事,邓公异常兴奋。

卓琳也有些羞涩的红了脸,却还是扭捏着提出了一个条件:“我有一个条件,结婚后要马上离开延安。”

在小姑娘的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启齿的。她有些害怕其他人笑话她也嫁了个“土包子”,虽然邓公和其他“土包子”不一样。

邓公一家人

这时候卓琳对这桩婚事,还是有几分勉强和不乐意的。只是后来几十年的革命风雨,他们携手同行,反倒成了最恩爱的革命眷侣。

婚事很快就定下来了。

邓公和卓琳的婚事很简单,只是一群好友在一起吃了顿饭。邓发将他的窑洞让给了两个新人,婚礼就这样完成了。

结婚之后,卓琳就跟着邓公去了太行山。

到了太行山之后,彭德怀见到跟在邓公身后的小妻子。忍不住开怀打趣:“哎呀,邓公你真是会找老婆呀,找得跟兄妹一样。”

邓公身高不很高,卓琳比他还要矮上一些。两个人又都是圆圆脸,笑起来的确像一对兄妹。

卓琳也笑了,心想,或许这桩婚姻,也没有她想象中那样不好。

卓琳和女儿们

邓公当时需要时刻赶往前线,卓琳就留在总部的妇女部工作。夫妻两地分离,只有邓公从前线回到总部来开会,才能见上一面。

卓琳忍不住思念丈夫,便让邓公给她写信。

“写什么呢?”

“写什么都好,就把你每天干了什么写一写。”

“那好,那我就让秘书给我打个底稿,印上个十几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

卓琳听他这样说,连忙阻止。她不愿意这样浪费,也不愿意麻烦秘书。可不写信,又怎样才能挨过常年两地分居哪?

“要不然我们还是在一块儿共同生活,共同理解吧。”

1940年,卓琳跟着邓公去了前线,跟着他住在了一二九师。虽然条件艰苦,她却感到心安了许多。

邓公和卓琳

也真正接触到了丈夫的工作和信仰,彼此也就越发理解和爱重了。

前线的日子并不好过,日军频繁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大部队不得不随着进行临时转移。

为了确保女同志的安全,只能将她们安置到山里的一个石崖旁边。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不能点火做饭。

卓琳和其他女同志们每天只能靠喝水,吃干粮度日。作为千金小姐出身的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苦楚。

可几年的革命生涯,已经磨光了她身上的娇纵之气。即便在最恶劣的穷山峻岭,她也依旧默默忍受,支持着丈夫的抗战工作。

“日子是很苦的,男孩子尿尿,汽车走着,就那么把着。女孩子要尿尿怎么办呢?教堂里有一种水罐,就拿那个水罐给小孩接尿,接了以后倒在汽车外头。”

邓公和卓琳

直至数十年后,卓琳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脸上依旧是唏嘘。却没有任何抱怨和不满。

因为战争,他们的几个儿女也不得不暂时寄养在他处。

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公才派人将外面生活的三个儿女接回了家,他们一家五口人第一次团圆在了一起。

邓公工作很忙,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便都压在了卓琳一个人身上。她始终希望子女能向父亲学习,心怀理想,正直向上。

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卓琳都要求子女们坚持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每天都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允许有剩。即便有一粒饭掉在桌子上,都要求捡起来吃掉。

邓公

在儿女们心里,母亲虽然严格,却不失慈爱。

“妈妈心里没有她自己,她爱自己的丈夫,爱这个家,爱她的孩子,对所有的亲戚和朋友真诚相待,但是她心里唯独没有她自己。”

之后的几十年里,无论何等风风雨雨,卓琳都陪伴在邓公的身边。支持他,鼓励他,直至彼此生命的尽头。

1997年,邓公去世。

卓琳万分悲痛,她手捧着邓公的骨灰和鲜花,登上了飞向大海的飞机。

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向大海。她一遍遍地呼喊着丈夫的名字,哭得泣不成声,只是再没有人会温柔地回应她了。

邓公夫妇出席国会

而十二年后,卓琳也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时光。

邓家的子女哭的泣不成声,灵堂上满是哀鸣。而他们所敬献的花圈上,只有“妈妈我们爱你”六个大字!

她是伟大的革命者,是伟人的夫人,却也是最普通可贵的母亲。在子女眼中,他们的母亲是爱、幸福和奉献的“源泉”。

  • 上一篇:1937年9月7日侵华日军攻占天津附近实录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卓琳,追悼会,现场,万人,送别,子女,敬献,的,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靠演技翻身结果又被全网嘲,冤吗?
  • 见不得别人好?
  • 今明年不顺运,感请问题多
  • 星历0423:巨蟹经打细算 水瓶学会宣泄请绪
  • 大雨冲出一块石碑,放牛老农发现紧急上报,专家:已经失踪1600年
  • 鬼谷子大智慧: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术,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