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赢了一辈子,没想到最后一招,却让自己输得很惨,就像墨菲定律一样,担心的事请总会发生,老朱最担心的事请,在他死后立刻就发生了。
电视剧《山河月明》塑造了一个慈爱的父亲朱元璋,尤其是太子死的时候,朱元璋对儿子的那种爱,真的是能看哭太多的人。
朱元璋是苦出身,所以他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过上好生活,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为此他甚至不惜动用已经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藩王制度,而且还都是实封。
古代国家体制,一直在郡县和分封,虚封和实封之间反复徘徊,古人不是傻,更不是不知道历史经验教训,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皇帝制度本身所决定的。
所谓皇帝制度,就是一人统治天下,用一家一姓,统治天下所有家庭,这种模式,天然就会形成,皇帝只相信自己的儿子,希望用皇室血脉来巩固江山。
尽管被多次实践证明有问题,但历代帝王还是动不动就跃跃衣试,这就像是炼丹修道,明知道此前帝王没有成功的案例,但大部分帝王都觉的自己很特殊。
尤其是朱元璋,能力超群,他就不信这个邪,他就是要藩王拥有实际的权力,明朝大小官员,见了王爷都要行礼。
为了朱元璋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制度,来确保藩王们不会造反,明朝的藩王不但多,而且还相互牵制,跟汉代藩王最大的不同就是,藩王的辖区,其实是有中央派去的官员的。
并没有像汉代那样,藩王完全就是独立的小王国,明朝更像是充分吸取了教训之后的改良版,藩王们有实权和兵权,但中央朝廷,对辖区内同样享有一定的权力,尤其是委派官员的权力,一直都在中央。
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很完备了,兼具了分封和稳定的统一,除了制度建设,朱元璋还非常重视思想教育,特意话大力气写了《皇明祖训》,让皇子们大力学习,里面规定了大明朝皇子皇孙们应该遵守的一切规矩制度。
有制度,有思想教育,老朱看着自己的江山,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临死前的最后一封诏书,却成了他最大的败笔。
最后一封诏书,居然要求朱元璋时候,各地藩王不允许回到南京吊丧在,这实在是毒死了朱允炆最后的一丝希望。
中国人是讲感请的,朱元璋多年的教育,不能说一点作用没有,如果皇子们能够回到南京,在老爹灵前祭拜一下,那种对老皇帝的敬畏和嘱咐又会加强一些,亲请同样也会得到加强。
儒家非常重视丧礼,目的就是可以起到维系家族感请,维护好尊卑秩序,但你都不让藩王回来吊孝,本质上是舍弃了最重要的亲请关系,彻底把藩王变成了皇帝和臣子的关系。
不知道最后的遗照,是不是朱元璋真实的意思,因为中国历史上所谓的遗照,大部分都是老皇帝死后别人代笔的,经常喜欢搞罪己,这一套在中国历史上搞的贼溜。
不管最后的遗诏是朱元璋本人的意思,还是建文帝诸臣的意思,这都是最臭的一步棋,断送了建文朝最后的希望。
建文帝实际上进入了自证预言的怪圈,他认为朱棣会反,于是就各种作妖,没想到最后朱棣真的反了,这是典型的自证预言的实现。
建文诸臣已经从内心彻底否定了朱元璋的分封制度,所以对于分封制度的一些好处和做法,也完全不在意。
任何制度,他之所以存在,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当你全盘否定的时候,后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事实上明朝后来一直都有藩王,只不过经过教训之后,明朝的藩王从实封,变成了虚封,成了荣华富贵无事可做的“囚徒”。
这其实就是改良,对朱元璋当初理念的修正,不像朱允炆,彻底否定掉爷爷的所有制度设计,这样的违背祖制。朱棣还真的是有正当理由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