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成后,从高祖到武帝,经历了长期的盛世。 其中,文帝、景帝时代的“文景之治”是公认的盛世。 这个时期的皇帝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维护稳定,社会和谐,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
作为这个盛世的主要创始人,汉文帝留下了伟大的功绩。 通过探讨他的统治方式和政策,可以更好地了解盛世是如何构建的,“文景之治”是如何产生的。
汉帝
一、无为而治,刑德兼施是盛世之基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是,由于秦的严厉刑罚法、横征暴敛,引起了天下大乱。
史载:“
迎汉兴、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功大饥谨慎。 米石五千,人缘食,过半死者。 ”
汉朝成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状况逐渐好转。
((汉文帝初即位剧画) ) ) ) ) ) ) ) ) ) )。
文帝即位后,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诸侯王强大傲慢、分裂割据倾向日益高涨的匈奴入侵边疆要塞,进行掠夺烧扰; 嘉豪民巧法用假,社会奢靡之风逐渐增长。 农民生活贫困,温饱不能自给。
对此,文帝和后景帝坚持“轻薄赋”、“约法省禁”政策,逐步复苏经济,国力上升,国库开始充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辉煌。 史称“
文景之治"。
(一)、
无为而治,政策稳定。
“无为而治”是先秦老子政治学说的总原则。 老子说:
“治理大国就像一道菜。 ”
治理国家应以不打扰人民为上。 统治者朝令夕改,百姓无计可施,国家对动乱不安; 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西汉坚持“静无为”的黄老政治思想治理国家。
《风俗通正矢》中记载:
“文帝修黄老言,儒术不太好,其治犹清净无为。 ”景帝和窦太后更是“读《黄帝》、《老子》,崇尚其术。 ”
(文帝从小受母亲的影响爱黄老之术) )。
汉帝即位后,延续了以往的一贯政策,在官员选拔和任用上没有频繁调动,保持了相对稳定,社会持续发展。
文景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文景期政策的长期稳定。
(二)、
以政富于民,轻德利薄薪。
文帝和景帝都知道农业当时的重要新。
汉帝认为:
“农,天下之下,民之所依也。 而且,不从事国民或本职工作,在事请的最后,所以瘫痪了。 朕有此顾虑,今兹亲自率群臣农劝之,给天下人半年田租。 ”
(鼓励农桑)
此后,他多次下诏,推荐农桑授课,鼓励农业生产发展。 然后与皇后亲自养蚕以身作则。
为了减轻民间负担,汉文帝将田租由高祖时的什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然后干脆免除了田租。
减免田租的同时,又将计征(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元减少到40元,德政改为一年一个月,三年一个月,保护百姓免遭转转税之苦。
文帝前167年,发布《戌死除令》,废除戍边之役。 前168年《关隘传》除外,废除了关卡检查制度,促进了各地区的交通和货物流通,使商人发挥了作用。
取消戍边的职务
景帝继续轻视德利,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接受晁错“入粟拜爵”的方法。
“招天下进小米奉行,可以拜爵,可以除罪”,“以小米为赏罚”。
该政策推行后,农民多才多艺的粮食有了出路,国家粮食储备大幅增加。
这些政策使小农经济在汉头几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减轻了农民负担,生活比较稳定,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三)、
德化民,约法省刑。
文帝行儒家“德教”,“以礼治国者积礼,以刑治国者积刑。 刑罚不断积累,百姓怨恨,正义不断积累,百姓和父母应运而生。”强调了道德的潜在隐含作用。
《史记》记载:
“专务以德化民,海内殷富。 对礼义感兴趣”。
(砖砌西汉社会) ) )。
汉帝承认法中有“不正当法”,主张废除害民法,先后废除了《诽谤妖言法》和《相坐法》。 之后,废除了破坏肢体的肉刑制度。
文景二帝执行宽平法,罚禁闭,“
罪大者重,罪小者轻
”。
前145年景帝发布敕令:
“法令规定,禁止暴力,禁止邪恶。 监狱、人的生命、死者不能复活。 诸狱疑,文合法而不厌人心者,辄论之也。”
这种德化人民、轻刑重罚的做法,给人民带来了平静的社会环境。
(四)、
削弱割据,维持稳定。
面对汉初北为匈奴、南为越南的复杂环境,文帝一方面与匈奴奉行和亲政策,另一方面改革戍边制度。
前166年,文帝征迁百姓,在恳田筑城,巩固边防。 通过互市、和亲等方式与匈奴友好相处,使北方许多牲畜可以跨市耕种,积极影响中原经济发展,为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社会稳定繁荣)
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诸侯王国占据广大地区。 诸侯王在封国铸金、煮海造盐,形成了富天下、骄奢抗命、不拖尾之势。
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采取藩削措施,镇压“七国之乱”,削弱割据势力,保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和治世的持续发展。
二、“
“文景之治”的核心:社会和谐
“文景之治”之所以叫“盛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文景时代,“流民已归,户籍亦息,列侯大户达三四万户,小国加倍,财富与之相似”。 出现了“”
汉兴、海内为一、开梁、宽禁,是富商大甲周天下,交易不通,得其所衣为
”的工商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局面。
西汉市场复元图
《史记平准书》记载:
“国家无事,只要不遭水旱,人家就给足了房子,都卑鄙得庾满了,府库的余粮就剩下来了。 资本巨大,一贯腐朽不能上学。 太仓的粟陈相因,溢出来积在外面,腐败不能吃。 ”
由于农耕的发展,粮食价格普遍下降。 文帝时期,谷价一石几十分低,全国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
(二)、
政治清明,君臣和谐。
文帝和景帝都虚心请教,敦促大臣进言。 汉帝创立了“广立学官、设博士”、选拔人才的检察制度。 晁错是“能举贤良直言抗议的人”推荐的。
(三)、
秩序稳定,军民和谐。
文景期君臣强调教化,量刑宽大,断案慎重,刑事案件大幅减少。 文景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较好,
“平狱缓刑,不得令天下不高兴。 ”
(民安居乐业) ) ) ) ) ) ) ) )。
三、
盛世启示:民贱天下安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也给探寻盛世的原因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居安思危。 开拓进取。 盛世要求执政者考虑危险,慎重使用权力,鼓励经图治。
汉帝于14年发布敕令。 「
以不敏久抚天下,是朕莫大的羞耻。”。
内部含有戒心。 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积极进取。
(二)、
戒奢侈节俭,艰苦奋斗。
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文帝和景帝的个人品质有很大关系。 汉帝在位23年,宫室、园林、服装、车马、玩耍等都没有增加。 他平时穿粗布衣服,不用绫罗绸缎。
刘恒
他临终前遗诏说,葬礼时间要短,期间不得禁止百姓正常生产生活。 把宫中的大部分美女都带回家。
(三)、
关注农业和农民。
文景期统治者在政富民的基础上提倡孝道,重视养老和社会救济。 他多次说:“除田捐税外,天下给孤高布帛,各有数。”。
这些持续的政策、措施为保证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只有农民稳定和谐,才能得到全国的稳定和谐。
(文帝时期的农业生产)
在汉文帝统治下,西汉生产迅速发展,出现了稳定富裕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汉朝物质基础也大大加强,成为中华文明进入帝国时代以来的第一个盛世。
当时,国家粮仓里满是粮食,宅邸里的铜钱好几年没用过,穿钱的绳子烂了。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伟大时代,也为汉武帝纵横北疆、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景之治是西汉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奉行顺应时代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而出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刑法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