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听管仲这么一说,连忙问道:“仲父有何妙计,请速速讲来。”
管仲迭起双指笑道:“周天王想废掉太子郑,太子郑势单力孤,显然形势危急。主公可立即上奏天王,就说天下诸侯都想看看太子,有请太子出来会见,太子只要一出,名分自然就定了下来,天王再想行废立之事,也就很难了。”
桓公听罢,不觉仰天大笑,连称此计甚好,当下命人写好奏章,派隰朋送达周都,传达此意。
闲言少叙,公元前655年5月,齐桓公召集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在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召开大会,静候太子接见。
周惠王本不愿让太子郑出见诸侯,却又惧怕齐侯强势,故难以推辞,只好勉强令太子郑出行。
当日,太子来到首止,在场诸侯均以大礼参见,太子郑内心忐忑不安,无奈只好接受。
到了晚上,他与齐桓公单独会面,言谈中,便抽泣着道出自己的烦恼。
齐桓公安慰他说:“太子放心,小白与其他诸侯召开这场大会,正是为了巩固你的太子之位,让天王知晓我等是如何拥戴太子,请太子在这里多住些日子,等到八月秋凉时节,小白与诸侯订立辅保太子盟约,再送太子归国。”
太子郑听了,不由惊喜交加,连声向齐桓公道谢。
自此,太子郑留在首止,各国诸侯每天轮番宴请太子郑,似乎都不愿太子离开,一时间,首止好不热闹。
消息传到洛京,周惠王闻报大怒,加上惠后与公子带每晚连哭带闹,愤恨之下,惠王书写一封信,召来太宰周公孔道:“齐侯暗中与本王作对,之前耀武扬威去讨伐楚国,实际并不敢和楚国交兵,如今楚国顺从王室,进贡包茅,难道楚国就不如齐国吗?齐小白联合诸侯,拥立太子,此举实在藐视本王太甚!烦请太宰给郑伯捷送封信,令他暗中联络楚国,对付齐国,莫辜负了本王一番好意。”
太宰孔闻言惊道:“楚国远在南疆,被称为南蛮之国,他们进献包茅也是齐侯之功,齐侯如此忠心奉主,天王为何要甩掉他,反去依靠楚国呢?”
惠王掀髯冷笑道:“齐侯居心不良,干预王室内政,本王一定要这么做,卿速速去办吧。”
太宰孔无奈,只好收下信函,派人悄悄送到首止,交给了郑伯捷。
郑文公收到书信一看,上面大意说:“太子郑忤逆本王,暗中树立私党,意衣图谋不轨,根本不配做太子,本王打算另立公子带,烦请郑伯去约会楚王,忠心辅佐公子带,事后,本王愿请你赴京管理朝政!”
看罢来信,郑文公大喜过望,对身边大臣道:“当初郑国先君武公、庄公都曾做过天王卿士,那时代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谁敢不从?哪知,郑国半路实力渐衰,竟变成一个到处依附强国的木偶。天可怜见,天王现在又开始重视郑国,要用寡人重新执政,号令诸侯,郑国的荣光即将转回来了,寡人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左右不明白郑伯的意思,等轮番看过书信,这才恍然,纷纷向郑文公道贺,唯有大夫孔叔劝道:“主公,齐侯为了帮助咱们,才去率兵攻打楚国,楚王屡次发兵侵袭我国,主公为何反去依附他呢?再说,拥立周太子,原是顺应民心的好事,主公怎能不顾公理,去做那得罪天下人的事呢?臣以为万万不可。”
郑文公此时心中澎湃,哪听得进这番良言,他一甩袍袖道:“话不能这么说,郑国今个依附齐国,明个依附楚国,还不是换汤不换要吗?再说,这是周天王的密令,他的话总比齐侯的话重要吧?”
一旁大夫申侯也道:“主公所言不错,普天之下谁敢不听天王号令,臣以为主公尽快回国,说不定其他诸侯见了,心中起疑,也都很快散了,还订个什么狗批盟约!”
话音一落,在场人不禁哈哈大笑,唯有孔叔长叹一声。
次日,郑文公派人通知齐桓公,说国中突然发生大事,需要紧急回去处理,随后,他便率队回了郑国。
齐桓公闻讯勃然大怒,立刻便要调兵遣将,征讨郑国!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