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常常把主角塑造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人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式形象,往往引起国内观众吐槽其过于虚假。可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过一位灭一国的牛人,他原本奉唐太宗旨意带着访问团一行30人出使西域,怀着善意目的与西域诸国友好交流。没想到这一去竟然灭掉了天竺国,也就是如今的印度。千年过去,这次“中印友好交往”的传奇故事也随着时间流逝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直到以他为原型的日本小说《天竺热风录》出现,才让这位唐朝冒险王——王玄策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里。
王玄策是洛阳人士,曾任融州黄水县令,此前一直从事文职工作,负责收税判案、书写文书,可能是由于外语出SE,他获得了出国的机会。彼时,中天竺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国王为戒日王尸罗逸多,他励经图治、征战四方,建立了戒日王朝这个几乎一统北印度的政权,其他四天竺王皆俯首称臣。同时,他深受玄奘法师的影响,对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十分向往,在听说了唐太宗荡平十八路烟尘、统一大唐的事迹后,更是对唐太宗本人敬佩得五体投地。于是,戒日王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拜见偶像,而作为礼仪之邦,大唐自然也回礼访印,这样一来二去,两国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玄策也借着第一次正式访问的经验当上了访印使团的正使,正式代表大唐走出国门。
有第一次的成功案例在先,按理说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才对,然而令大唐这边没想到的变数发生了——戒日王驾崩。文武双全的戒日王在国内威望极高,然而并未立合法继承人,因此在他驾崩之后,群龙无首的戒日王朝便迅速分崩离析,陷入了各派军阀混战的状态。而此时的王玄策一行人刚刚踏上旅程,对此一无所知。他们按原定路线从吐蕃经过泥婆罗抵达印度次大陆,就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戒日首都曲女城时,意外发生了。
一支两千人的正规军突然出现,对使节团发动袭击,仅有30人的使节团哪里抵挡得住,随行护卫全军覆没,只剩正副团长王玄策和蒋师仁奋力逃TUO,向北方逃去。在逃亡的路上二人才得知,原来与大唐交好的尸罗逸多已经死了,新王阿罗那顺篡位夺权,还派出了军队中途伏击大唐使团。得知此事王玄策大怒,叛臣阿罗那顺不仅不经天可汗唐太宗批准就擅自称王,还敢派兵袭击大唐使团、杀死帝国臣民、抢夺其他藩属国向大唐进献的贡品。既有国仇、又有私恨,两人一合计,决定向其他大唐藩属国借兵突袭中天竺,一雪前耻。
这天,松赞干布忽然收到吐蕃西南方向汇报,两名衣衫褴褛、自称大唐使者的人要求借兵攻打天竺,此时松赞干布才得知戒日王已经驾崩。要知道中天竺的领土面积不亚于吐蕃,坐拥六万象兵、十万铁骑,而如今这个强邻却乱成一锅粥,松赞干布立刻意识到此乃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利用得当可以一举击垮中天竺。不过,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只借给了王玄策1200名吐蕃骑兵,其余兵力由七千名泥婆罗骑兵和两千名章求拔骑兵组成,如此既对唐太宗有个交代,又不出力,即便败了也不损害与中天竺的邦交。
就这样,一支七拼八凑、临时组建的万人联军,再加上未有领兵打仗经验的指挥官王玄策,一行人气势汹汹、直扑中天竺首都。尽管王玄策没有打过仗,但好在唐朝兵书多,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于兵法略通一二,现学现卖也不迟。一路行军到了茶镈和罗城下,这位纸上谈兵的总管迎来了与阿罗那顺的一战。俗话说十倍于敌方可攻城,敌我兵力如此悬殊,茶镈和罗城又高城深池,强取自然不是上策。于是王玄策拿出唐朝的高科技装备——弩车、云梯攻城,又设计骄敌、水攻之策,连战三日直接斩杀三千余人,溺毙万余人,顺势夺下城池。
灭了一国后,王玄策甚至还没尽兴,准备顺势灭了借兵给阿罗那顺的东天竺,尸鸠摩听闻此事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送去大量牛马财宝赔礼道歉,并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这才作罢。大唐使节的神勇故事传开后,远近诸侯国也纷纷派来使节表示臣服,王玄策无奈带着五百多封投降书、一万多名俘虏和国王夫妇回京复命。回朝后,王玄策被提拔为“授朝散大夫”,并将此事记载于《中天竺行记》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