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
法正至荆州,音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
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草,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草也。草以急,吾以宽;草以暴,吾以仁;草以谲,吾以忠。每与草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译文】法正(受刘璋委任)至荆州(迎刘备入川),暗中向刘备献计说:“以将军之英才,正应利用刘璋之懦弱;益州大佬张松在内响应,这样夺取益州,可谓是易如反掌。”刘备迟疑不决。
(荆州从事)庞统对刘备说:“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尽,东有孙权,北有曹草,难以伸张志向。
现益州户口过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若能以益州为根本,成就霸业指日可待!”
刘备答道:“如今与我势同水火的是曹草。曹草严厉,我则宽厚;曹草凶暴,我则仁慈;曹草诡诈,我则忠信。时时与曹草相反,事请才能成功。如今若因贪图小利而失信于天下,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庞统说:“当今天下乱,本来就没办法秉承一种价值观平定。况且兼并弱小攻伐昏昧,用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再用合理的方法去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
若事成之后,再赐给刘璋广阔封国,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咱们不去抢夺,益州终究也会落入他人手中。”
刘备统一庞统的意见。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防守荆州,任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刘备亲率步卒数万数应邀进入益州。
【解析】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草也。草以急,吾以宽;草以暴,吾以仁;草以谲,吾以忠。每与草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刘备担心自身突然不讲武德大变脸失信于天下,以后就不好混了,人才会离开自己,下属会逃离自己,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我以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不论手段,刘备只要拿下益州,就有更多的利益可以重新分配。
下面的人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能因为刘备不讲武德而放弃到手的利益吗?因为嫌弃领导私德不好而离开,这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别现象。
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不会离开刘备,还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刘备周围。
因为他们拿到的好处,是刘备打倒别人抢过来重新分配的,如果刘备倒台了,那他们分到手的利益就会被还乡团反攻倒算,没有谁想被清算。
取益州不是刘备一个人的利益,而是团队的利益,刘备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下属怎么会不开心呢?
相反,刘备转战中原,漂泊半生,从黄巾起义算起,到现在已经27年了,之所以队伍还没散,是因为大家的希望还没破灭。
糜芳糜竺兄弟攀龙鳞附凤翼的希望还没破灭,张飞关羽兄弟匡扶汉室的希望还没破灭,因为益州还有机会。
如果刘备为了维护个人品德的一惯新,而放弃这最后的机会,益州被曹草所得,天下即将一统,那可真就再无希望了。
到时候无论是想攀龙附凤的,还是想匡扶汉室的,所有的希望都会破灭,到时候,刘备的团队才是真正的众叛亲离,瞬间瓦解。
团队都散了,还谈什么道德?抱着绝对正确的道理被人埋了,再正确的真理也会被抹黑成歪理邪说。
真理只在大炮口径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下,此之谓也。
作为一个组织领导者,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千万不要被传统的价值观所束缚,更不能只凭自己的个人好恶办事。
而是要放眼大局,因势利导,根据自身请况找准适合自身请况的立足点。
而刘备,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道德牌坊,不是外界的好评,而是用利益与希望讲团队笼络住并做大做强。
没有道德不行,但光靠道德魅力带团队也是做不大的,还是得有实体利益。
如果刘备真的没有抢益州,导致团队溃散,那才是真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普通人的价值观与道德好恶,很多时候都是不合时宜的,就连刘备也差点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我说,伟大的决策者从受制于普世价值。
当领导就要有领导思维,道德固然重要,但如果不通权变,分不清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而只会抱残守缺的坚守一样东西走到黑,同样是很难有前途的,明白什么时候该坚守,什么时候该变通,这才是正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