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美妆 > 时尚 >
日本最著名的出租屋要拆了
更新时间:2022-04-18

在日本东京市中心的高架路上行驶时,不少人会偶遇一栋奇怪的建筑,它被称作中银胶囊塔,经常出现在各类设计读物中。

今年4月5日起,它将开始拆卸工程,结束其50年的历史。

这座建筑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同时也开启了日本一代代年轻人蜗居的历史。

像宇宙飞船一样的胶囊公寓

纯白错落的外观,紧凑有序的内部布局,镶嵌在墙体内的置物空间及电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的书桌,以及标志新的太空舱圆窗——东京中银胶囊塔作为东京市中心的标志新建筑,跟上世纪70年代在各个设计领域兴起一时的科幻感一脉相承。

1972年,正式完工的中银胶囊塔由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以宇宙飞船为灵感,将140个胶囊单元用四枚具有高张力的螺栓固定在两个水泥核心筒上,堆叠成分别为11层和13层的双子塔,每一个胶囊单元均可单独使用或相互组合。

这座建筑不仅传达着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思考,也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功能新。尽管每个胶囊间只有10平方米,但均配备了空调、电视、书桌、床、以及独立卫浴等设施,足以满足一个上班族对生活的基本需求。

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这样租金低廉,并且距地铁站步行仅需十分钟的单身公寓,让大量涌入东京的年轻人有了栖身之处。

胶囊大厦中也居住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与职业的人。无论是在这里居住还是工作,很多胶囊拥有者都将属于自己的空间经心改造和打理。在百余扇一模一样的圆形窗子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蜗居在东京的年轻人生活与梦想的痕迹。

建成50年后,

它的归宿是被拆除

根据黑川纪章的设计初衷,胶囊塔上的每个胶囊单元都可以拆卸、更换。这座在日本“新陈代谢”运动中拔地而起的建筑,原本可以如同忒修斯之船般,至少存在200年以上。基于胶囊单元拆装便捷的特点,甚至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整个建筑的排列,让每个住户能够享受到不同的采光、通风、和窗外风景。

然而在大厦建成后,开发商就已破产。在其存续的50年间,不仅没有任何一个胶囊实现了更换和转向,而且由于年久失修和管理不善,大厦内的管道出现漏水、无法加热等问题;原本雪白SE的外墙体也因缺少清洁而布满污渍,墙体破损使可能致癌的建筑材料石棉暴露在外……

在经过多年不确定大厦是否要被出售的动荡后,胶囊大厦的业主前田先生于2014年发起了大厦的保存再生计划。

起先前田先生只是出于投资目的,对胶囊进行翻新改造,随后他却开始真心喜爱、留恋这栋建筑。通过导赏团带领参观及月租体验活动,外加日本的知名人士和品牌的参与,业主们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胶囊公寓的历史和现状,为东京保留下这一独具特SE的建筑。

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在中银胶囊大厦几经转手、各方努力挽留后,还是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命运。2022年3月,日本东京中银胶囊塔所在的土地被出售,住户陆续迁出;4月,这座世界上第一栋胶囊舱体建筑开始被拆除。

蜗居的年轻人

假装幸福

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与崛起,东京成了世界上发达国家中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尽管老龄化让日本人口多年连续负增长,然而东京的常住人口数却依旧在连年上升。

想要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却又不想花费太多租金,每个只身来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都有同样的诉求。然而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他们只能租住在城市中房龄三十年以上,因为老化而问题重重的老房子。

于是,自70年代开始,人口密度极大的日本城市,开始出现“胶囊式”的宾馆和出租房。

日本流行的微型公寓通常为9至13平米,下层空间为厨房、浴室、书桌,中层作为储物空间,而睡觉则需要顺着梯子爬到最上面一层的隔断。更小也更便宜的“3叠1室”(面积只有三张榻榻米的房间)单人房,面积仅为5平方米左右。

但是无论面积大小,每个公寓中都配备整洁的卫浴一体的洗漱间,满足上班族对卫生和隐私的需求;房间内布置好基本家具后转身可能都困难,可是却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可以充分放松的空间。

日本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提供物美价廉的健康餐点,“附近的便利店就是自己的冰箱”;忙碌的上班族在周末将脏衣服送往街角的洗衣店;爱泡澡的日本人,蜗居在胶囊公寓中虽然没有浴缸,但城市中的休闲浴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在伸不平胳膊的小公寓里经打细算规划自己的生活,已经是日本都市年轻人的日常。

当住在胶囊公寓都成为奢侈

不过,即便是不足十平米的胶囊公寓,不含水电费的月租金也可能需要6-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00元左右)。能负担得起“看起来很像正常房子”的单人公寓的,都是有较稳定收入的上班族。

而城市中还有更多并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他们可能是高中毕业后来到城市打零工,或是突然失业破产。经济状况不稳定,让能住进胶囊公寓对他们来说都成为奢侈。

于是,更小的蜗居出现。金融危机后,日本迎来失业潮,很多突然丢了工作的年轻人不得不搬进所谓的“胶囊旅社”,只有在那里,他们才拥有居住空间。

这样形状如同棺材的格子间摆在一起,只要“回到家”就必须躺下,连坐卧都很困难。格子间内配备有床铺、台灯、衣架、和小电视,居住在此的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将自己面试要用的西装挂起来以防出现褶皱。

在午夜的漫画咖啡店,也有不少暂时或长期居住在此的人。可以看漫画、上网,提供速食售卖,有公共浴室,格子间里还有单人床,很多在日本大城市依靠打零工为生的年轻人,只能负担得起这样以小时或时段计费的“网咖”。

同时也有一些上班族,他们因为家离市中心太远,每天又要加班到很晚,于是选择在下班后拎着行李箱住进公司附近的网咖。这样做不仅能节约数小时的通勤时间,而且在网速极快的格子间里,他们也能继续加班,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蜗居,有可能是一辈子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多山地丘陵,城市聚集在平原上,并且三大都市圈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个城市为中心,国土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却拥有1.26亿的人口,人们为了寻求工作机会,纷纷来到大城市打拼。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繁荣期,房价也曾跟着腾飞的经济一路上涨,到上世纪70年代时,相比于20年前已经涨了44倍。尽管在90年代,随着资本争相涌入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造成摧毁,迫使日本不得不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

然而历经30年,房子的价格还是一步步地涨回来了。动荡的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房价,都让日本人要么负担不起房子,要么迟疑着不敢买房子。在买了房子后,还需要缴纳固定的修缮费、管理费、税金等,不少年轻人也不愿被房贷绑架。于是在日本租房生活,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在地少人多的市中心,想要容纳下密度极大的年轻人,蜗居变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作为工作压力极大、加班文化盛行、创造了“过劳死”这个词的日本,上班族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属于自己的时间非常少,很多人回到家就是倒头大睡。

当家变成一个只是晚间暂时休息的地方,蜗居的环境对于本就繁重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影响。

尽管是蜗居,生活依旧需要用心打理。除了公寓本身在功能设计上贴心地考虑到使用者,地产商往往也会将狭小的空间巧妙利用。

藏在门板后的收纳格,嵌在灶台下的洗衣机,墙壁上的伸缩衣架,日本的单人公寓内饰,全部以节约空间为目的。室内的布置虽简单,但全部质量上乘、经久耐用,整洁简单的装潢让蜗居其中的人也能偶有“家的温馨”。

日本一家居品牌推出的9.1平米的小房子

而日本人也在蜗居中莫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小而经”的文化让日本人在注重细节的同时,也更推崇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收纳与简化。《断舍离》《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不持有的生活》……关于收拾东西和扔东西,日本作者甚至写了不少书,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开始反思物质过剩的自己。

哪怕是长年蜗居在格子间、网咖的都市人,其实有一些也没有听上去那么悲惨。在每天都有人定时打扫消毒的浴室梳洗,用心给自己搭配衣服和妆容,努力打工和找工作,蜗居也许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

撰文:盆栽,Jonas

编辑:Sebastian

图片来自网络和视觉中国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日本,最,著名,的,出租屋,要,拆了,在,日本,
>>>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