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美妆 > 时尚 >
论武侠审美,谁能比中国人更到位?
更新时间:2022-04-10

嫉妒嘶吼:金喜善,你是不会老吗?

谁能想到44岁的她再出山的状态长这样啊?

那么难驾驭的粉红发SE,搁在她头上,愣是有了几分婉约和优雅

有粉丝在她ins自拍下留言,表示:

冻龄女神,名副其实,跟当年的玉漱公主完全没差。

好笑的是,金喜善发自拍当天,还有一则旧瓜流出

唐季礼自爆:《神话》剧本最初是他写给金城武的。

但是,成龙大哥看到后,非常心动,自荐出演。

所以,成片是成龙和金喜善版本。

更好笑的是,金喜善能演《神话》里的玉漱公主

是因为制片团队里有人看了她的武侠电影《飞天舞》,觉得她会是武侠片的好苗子。

有一说一,《飞天舞》放在韩国武侠电影里,地位确实堪称祖师爷了。

哪怕是当代的韩国电影,也拍不出这么纯正的武侠味。

这是因为,该电影的武术指导正是中国人马玉成。

他的老师就是指导《英雄》和《十面埋伏》武术动作的程小东。

确实,要论起武侠审美,谁能比我们中国人拍的更到位呢?

中国武侠文化

“武”这一词,每个国家都有。

日本有武士道,如果违反了武士道经神,武士需要切腹谢罪。

韩国有跆拳道,虽然跆拳道的前身是日本的空手道、琉球唐手。

欧美国家更是有西部牛仔文化,“马背上的英雄”指的就是他们。

可我们中国的“武”从来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跟“侠”字并列。

有了“侠”,“武”就不再是私有化的功夫,而是众生像的文化。

所谓众生像,就是指面对众生。

唐代的时候,杜甫曾写诗描绘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SE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色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因此,风尘里的红拂女是侠,盗亦有道的白玉堂也是侠。

只要有侠肝义胆,就具备“武”经神。

又因为众人都可以成“侠”,所以中国的功夫出自百门,兵器各有千秋。

哪怕是轻薄若水袖也可以敲响大鼓,以兵器论

这一点,在金庸小说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论剑,有独孤九剑、论刀,有胡家刀法,论竹棒则有打狗棒法。

不管是重是轻,是宽是窄,只要可用,就可为兵器。

张纪中版本的《神雕侠侣》,小龙女跟李莫愁斗法更是直接以伞为器。

兵器多了,招数自然就多了。

光是剑类,就有“刺,劈,点,撩,挑,崩,截,斩..."等。

峨眉剑法更是讲究“刚、柔、脆、快、巧”五字经义,要“练时五行似有形,气顺剑走,眼随剑行”

除去兵器和招数,我们的武侠还讲究“心法”。

比方说,降龙十八掌的掌法正是化用于《周易》。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招数说的是由上势下,借惯新来伤人,卦的含义则是飞龙借有德者而扬名,也有“力”的含义在。

诸多的兵器、复杂的招数,外加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心法让中国的武功不单单停留在功夫这一层面。

而是有了三教九流,豪侠天下的江湖世界观。

所以,与其说我们的“武”是拳拳到肉的功夫,不如说我们的”武“是中国的武侠文化。

中式武侠审美

中国人对武侠文化的认同,不单单是从书籍和历史中而来。

李白《侠客行》里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固然引发无数幻想,但真正让我们领悟武侠美感的,还得属影视剧。

中国影视剧的武侠审美有多强呢?

强到我们不用看人,只看图,就能感受到武侠氛围。

苍山、云雾、老翁...

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诗一般的怆然孤独之感。

所以,“意境”二字才是中式武侠审美的核心。

想要达到中式武侠的“意境”美,要义有三。

第一要义是身段。

打戏不能凝塞,要有行云流水之感,而这“云”与“水”的力道又不能重,讲究一个刚柔并济。

出拳确实要快,三招ko对手是常态

但翻滚、踢腿、转身也要够潇洒

否则,就少了中式武侠的味道,更像是现代打法。

第二要义是以物表力。

轻功是中式武侠审美的核心,但光靠吊威亚飞,就落了下等。若是飞得僵硬,更像是坐电梯。

所以,要用物来表力,破空之声,腾空之势就是轻功表的“力”。

若要下屋檐,大侠必要翻滚降冲力

若在平地,则要借芦苇之力

虽然芦苇轻飘,但腾触之间,才是轻功经髓。

第三要义则在于道心。

中国武侠,不是我武功高,我看你不顺眼,我就欺负你。而是,我武功高,路遇不平事,我要出手。

道同则共助,无所谓身份高低贵贱

道不同,则以实力论高低,不屑于玩音谋诡计

刀者不杀老幼妇孺,剑者奉行君子之道,这就是中式武侠的道心。

《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所以,我们的“侠”在于“武”之上。

哪怕没有盖世的武功,只要心正,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亦可以成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不通武术,但他们逝世之时,大家仍会尊称一声“大侠”。

因为,他们就是“侠之大者”的践行者。

今天,羊在这里讲武侠,并非是为武侠剧的衰微而遗憾,而是在感叹,我们武侠文化,我们的武侠审美。

也许,武侠剧会继续衰微,但中国人的武侠经神永远不老。

那些秉承“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的人,也会永存于我们心中。

  • 上一篇:范晓萱终于又要演电影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论,武侠,审美,谁,能比,中国人,更,到位,嫉妒,
    >>>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