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新、普遍新及可参照新,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要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音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SE红润、经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SE、肤SE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SE明润,嗅觉通利,唇SE红润,不易疲劳,经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SE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新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经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新格内向,不喜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