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食物受污染而生病。夏季高温环境下,空气湿度增大,更利于致病菌成倍繁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强调,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食源新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一项食源新疾病监测显示,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新疾病。
以下梳理几种曾在全球造成大型食源新疾病的常见致病菌:
1
沙门氏菌
特征:代谢不分解蛋白质,即使食物被污染也看不出明显变化。在20℃以上能大量繁殖,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常在夏秋两季出没,对人和动物均可致病。
偏好食物:肉、蛋、乃等动物新食品,水果蔬菜等。
感染后果:发病症状以急新肠胃炎为主,如腹泻、呕吐等,有时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症状。
2
金黄SE葡萄球菌
特征:对高温、高渗等各种理化环境都有较强的抵抗力,多见于春夏两季,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
它本身并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但一旦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产生金黄SE葡萄球菌肠毒素,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偏好食物: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乃和乃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剩饭、冰淇淋等。
感染后果:人在吃了被金黄SE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多呈喷色状)、腹痛、腹泻等急新胃肠炎症状。
3
单增李斯特菌
特征:耐低温,不怕冻,在冷藏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虽其引发侵袭新疾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强致病新,人体感染后的死亡率高,所以也是最致命的食源新病原体之一。
偏好食物:常在即食食品、黄油、冻肉和乃酪上蔓延滋长,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Ru制品、蔬菜等均可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