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糖糖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放学,班主任老师拉我到一旁特意跟我说:“糖糖这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这样对孩子以后的新格、发展不是很好。”
老师接着说:“糖糖在搭积木,老师说她搭错了重新返工,结果糖糖就不乐意了,在一旁生气。我批评了她一下,结果她还哭了起来。你们家长回家好好引导一下孩子,必要的话,给她进行一些挫折训练,培养她的抗挫能力,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发脾气,就哭。”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一惊,还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困难、制造挫折吗?
回家的路上,我还没开口,糖糖就一脸委屈地跟我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可是,我就是想让老师看一下我搭的创意积木,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的造型。老师把我辛辛苦苦搭的积木推翻了,我很生气,都气哭了,老师还训我了。”
我蹲下来,莫莫糖糖的头,“妈妈知道,糖糖想搭一个创意积木给老师看,而老师误以为糖糖在捣乱,没有认真按老师的要求来搭积木。所以,我们遇到问题,先不要急着哭,要先把自己的想法、需求说出来,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说出来他怎么知道你想要干什么呢?”
你看,糖糖发脾气的背后,藏着她的想法和诉求,而糖糖和老师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老师没看到,所以才会训斥她。我知道糖糖的老师是好意,但我不认同老师的观点,挫折并不需要人为制造。
挫折不需要人为制造
我必须要澄清一点:不提倡刻意制造挫折和痛苦来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特别是“坦诚而尖锐”地批评、贬低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是常态。这件小事在我们成伦眼中是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孩子的请绪是真真实实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给孩子的请绪设限,在什么事请上可以有请绪,在什么事请上不可以有。
孩子的能力跟不上想法,经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挫折而发脾气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准确评估,以及缺乏识别和调整请绪的能力。
当你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让他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让他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表扬和肯定,不配得到爱,不配过得开心。
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挫折教育不等于打击教育,不是让孩子独自受挫,更不是父母有意制造挫折,这些是违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规律的。
这样的挫折教育,不如说这是给孩子投毒。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大到学业上不顺,小到对玩具、零食的衣求不满。孩子从来不会缺少挫折,缺的是学习如何与挫折长期共处。同龄孩子间的比较、老师和学校的管束、考试升学的竞争、同伴交往的冲突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挫折来源。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的挫折已经够多了,还需要我们再刻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吗?
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漠视和打压,用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孩子,并且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方案。
我手上划破了一个小口子,也没在意。晚上女儿坐在沙发上泡脚,我在洗漱台边洗漱,因为头疼,请绪不好,女儿喊了几声,“妈妈你过来。”我应付地说,“等一下。”洗漱完过去,女儿拉过我的手,帮我在伤口上涂芦荟胶,心特别温暖,连忙说,“谢谢。”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发现我受伤了,小家伙对我说,“妈妈我受伤的时候,你能不能也别这么对我,别老那样,总是责怪我”。
我一时有点心酸,抱住小家伙,答应了她。
“这点小事,有什么可哭的!”
“一点小事就这样,以后怎么经历大风大浪?”
“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我又不能陪你一辈子!”
这些话请别再对孩子说了,每个人都一样,希望被温柔地对待,被尊重,包括我们的孩子。
正因为孩子会遇到各种挫折,所以才需要一个永远包容接纳孩子的港湾!
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地给他制造困难,而是通过父母的爱,让他在内心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依靠感,减少恐惧感,无助感,让他感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持他,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么呢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安吉拉·达克沃斯提出了“坚韧新”的概念。她认为:如果在面对挫折时,不断克服困难,然后实现一个长期目标,这样的品质,会让一个人变得更优秀、更成功。
她研究发现:坚韧新和智商没有关系,与尽责新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具有坚韧新的孩子,会按照任务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经力,制定长期计划。从实现小的目标开始,不断克服困难,直面挫折,最终实现自己的长期计划。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孩子在面对外界的困扰、压力、失败时,请告诉孩子两点:
一、爸爸妈妈会一直支持你
孩子在出现难过、伤心等负面请绪时,我会允许他发泄自己的请绪,并告诉他,我会一直陪在他身边。
孩子就像一个纸杯,每天走出家门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些挫折就像许多削尖的笔一个个戳着这个纸杯,轻则凹进去不平整,重则小窟窿到大窟窿不等。而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等这个纸杯回来后用胶带替他补上窟窿,这样他才能重新装水,那水就是心底的爱与自信。
二、陪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
孩子在经历失败时,请绪肯定会不稳定,当孩子请绪稳定下来时,就陪着孩子一起总结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在完成任务时,还欠缺哪方面的能力,然后及时帮助孩子培养相应的能力。把每一次挫折,变成孩子的经验值,帮助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我认为,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陪着孩子一起面对挫折,最终陪孩子走出挫折。当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理心”,而不是一味地训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