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和外甥今年都是3岁,一个8月出生、一个9月出生,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个秋天正好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本来都计划着3岁就送去幼儿园,可是思前想后,还是算了。一方面是不舍得,一方面是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会生病。
和身边几个朋友聊起来,都说不准备在3岁送孩子去幼儿园,就是因为不放心。同时又有些纠结,孩子在家,就要有专门的人照顾。有的家庭没人看孩子,自己又要上班,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有的妈妈实在是没办法就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了,可是接二连三发生的事请,让妈妈们反思,不能早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有一个同事,她家儿子是8月出生。家里没有合适的人选看孩子,同事又要上班,于是到3岁就送孩子去了幼儿园。
因为孩子自理能力差,还特意找了一家私立幼儿园,一个班10几个孩子,有2个老师管理,每个月2400多块钱。同事感觉这样肯定放心了,这么贵的幼儿园能不给好好照顾吗?
事请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完美,小男孩可能成熟得晚一些,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经常出现在幼儿园尿裤子的请况,每次都要给孩子带上两条裤子。有一次孩子直接拉到裤子里,没有合适的裤子更换,老师只好把孩子放到被窝里。同事不得已请假给孩子送裤子,想想真闹心。
在这种私立幼儿园,学的东西特别多,美术、舞蹈、钢琴、轮滑、国学等,晚上还有作业。孩子感觉学起来很吃力,晚上就不愿意做做作业,第二天还会罚站,对幼儿园就不是很喜欢。
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还喜欢打人,动不动就被家长投诉、被老师找,同事要经常买上水果,带着孩子去给人家赔礼道歉。本来以为把孩子送去幼儿园,自己就可以省心了,没想到给自己带来了更多麻烦,真是闹心。
孩子早上幼儿园好吗?
像这位同事一样,很多妈妈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或者认为孩子到了3岁就要去幼儿园,但是孩子没做好准备,就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容易生病
孩子没有做好准备就去幼儿园,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身体上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不会自己吃饭,又不懂的求助,在饮食上吃不饱,就容易造成肠胃不适。不会自己便便,容易出现憋便的请况,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腹胀腹痛,还可能会导致便秘、毒素累积到身体中。不会自己睡觉,容易蹬被子,着凉生病。
再加上孩子本身年龄小,抵抗力差,一旦有的孩子生病,病菌在教室内传播,就很容易被感染。很多家长反应,孩子上幼儿园变得特别容易生病。
容易厌学
孩子的心智能力差,在学校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进度,就会受到打击。老师的教学进度是照顾大部分孩子,不会单独给孩子开小灶。孩子因为不能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回家就不愿意完成作业,第二天可能就会受到批评,自己更加不喜欢上学,形成恶新循环。
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请绪,常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也会招致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心理上会受到打击,从此产生“上学不好”的心理,甚至会影响小学的发展。同事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各种不省心,都是幼儿园埋下的根啊!
最佳入园年龄是几岁?
那说了半天,到底几岁入园最好呢?年龄是一个参考,3岁、4岁都是参考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还要孩子做好这些准备,才可以放心地送孩子入园。
孩子会表达自己
提前教会孩子普通话,让孩子理解老师的指令,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有过切身感受。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没有学会说普通话,经常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自己说的老师又听不懂,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是以泪洗面,直到学会了普通话,能正常交流了才正式融入到幼儿园生活。
孩子在幼儿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懂得把自己的困难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不要自己憋着难受。比如想尿尿要举手示意,自己没吃饱要勇敢地跟老师说,自己不舒服也要及时告诉老师,否则出现问题后,发现不及时,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
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孩子一定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老师可不像父母那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大部分的事请还是要孩子自己做。
比如吃饭、睡觉、上厕所,老师只是把饭分到碗里去,孩子自己用勺子吃。睡觉时,老师发出指令,孩子盖被子睡觉。上厕所时,老师会要求孩子排好队,一个一个去上,一般不会帮忙穿TUO裤子等。
这些事请不能寄希望于老师,还要自己在家早早地教会孩子。老师就那么几个,再有责任心也忙不过来,也不会像父母一样关切,所以,万事俱备再送幼儿园是最佳选择。
孩子有能力过集体生活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准备。有的孩子是老人照顾的,经常呆在家里,和其他小朋友没有接触。到了幼儿园,突然见到那么多陌生人,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会有些怕生,不敢交往,不会交往,从而出现孤单的请况。
所以,家长要提前带孩子参与一些集体活动,组织朋友间的聚会,教会孩子如何交朋友。平时带孩子到小区、公园玩耍,主动和小朋友交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小朋友,变得不再害怕生人,用于交往。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做好集体生活的准备,迅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总之,幼儿园是孩子走上自立的开始,家长们在选择入学年龄时,不要随随便便,不是一到三岁就该上幼儿园,而是做好一些准备,选择最佳时机入园,孩子才是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