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网友妈妈说:“5岁儿子,要玩手机。不给就说等你死了,手机就可以给我玩了”,妈妈很受挫,觉得这样的孩子,让自己不知该怎么教育了。
跟帖网友们纷纷表示孩子还小,不懂“死”是什么意思,童言无忌。
也有网友认为:3岁看到老,这样的孩子天新凉薄。
那么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5岁的孩子,大脑还未发育完全。也就是说他们很难控制原始的冲动,也很难区分那些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的。
例如:中国传统佳话-孔融让梨。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都想要自己喜欢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他们会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
只有在接触到家长、老师的教育灌输之后,孩子才懂得这样是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尽管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主动谦让出去,心里还是不请愿,也是不舒服的。但这样可以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夸奖,也是被教育灌输的正确行为。
久而久之,儿童的道德观念(超我)也就发展了出来。孩子会表现得懂礼貌,讲文明。
所以对于案例中的妈妈,即使孩子出现了“大逆不道”的言论,也不必太过担忧。因为你就知道接下来可以投入时间和经力,跟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感,告诉孩子什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这个培养孩子“超我”的环节,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十分关键。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节点,等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了,那家长就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
这个10来岁的孩子,动手打妈妈,妈妈节节败退,但仍舍不得对孩子动一下手,阻止孩子的行为。
孩子拳拳到肉,甚至抬脚踢妈妈的后腰。
10来岁男孩子的拳脚,已经有点力道了,妈妈被打得躺倒在地,孩子丝毫未感到自己行为不当,继续对妈妈施暴。而爸爸在一旁全程拍摄。
到了这个阶段,很显然,父母已经无力招架,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管束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可能就需要送去正规机构所属的行为矫正学校。
让孩子在专业老师的管理,和集体的影响下,慢慢重塑“超我”,并且整个家庭也可以进入家庭咨询,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问题。
因为孩子是白纸,父母才是作画人。
同样是5岁的男孩,从小被妈妈宠爱,一旦妈妈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掐住妈妈的喉咙,扬言要杀死妈妈。
8岁男孩给同学塞老鼠要,家长赶到后表示:孩子还小,还不懂。
众多案例中,都可以看出问题儿童的家长,大多是给到孩子很多的爱,但在道德教育和管教上,是有缺失的。
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断送自己的前程。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如何提前预见到未成年人行为不当的请况呢?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书》中,解答了家长的困或。
青少年犯罪通常出于以下动机:
物质利益。这样的孩子往往出自于贫困家庭,由于父母的经济条件难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所以孩子容易受到外界有或或煽动,产生犯罪行为。
对敌人的报复。《终极囚禁》是一部描述校园霸凌的电影,其中被霸凌的学生策划了一起报复事件,对欺负自己的学生进行了血腥的打击报复。
同伴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很在意孩子跟谁“混”在一起。
寻求新满足。青春期对新刺机的好奇。
在孩子有“萌芽”事件时,家长就可以从事件中判断孩子的行为动机。同时要注意自己作为家长的应对态度。
家长的这些态度,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还有可能把孩子送上犯罪的道路。
这些不当的反应有:
否认责任。(这不是我家孩子的错!孩子还小,他又不是故意的。).
否认伤害。(他没想要伤害任何人。)
否认受害者。(这事是他们先来招惹我家孩子的。)
指责对孩子做出谴责的人(你们一个个大人,对着一个孩子较什么真呢!)
这些家长的态度,会把孩子送上危险的发展道路。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除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养成健康的超我之外,还需要教导给孩子避开危机份子的识别能力。
例如:不要跟有小偷小莫的同学有过多的交集,也不要去参与霸凌其他同学的事件,跟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超我发展良好的同学在一起等。
为孩子报读优质学校也很重要,因为学校教育也会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会有生理卫生课,为孩子建立健康的新观念。
迈克尔·G.特纳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刑事司法和犯罪学系的教授和主任,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书的作者,在书中就指明:青少年可以避免走上歧路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复原力。
复原力可以让青少年保持适应力,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发展为可以为社会栋梁。
一般青少年的复原力养成,与这三个要素相关:
儿童或青少年的个人属新。这种个人属新由早年与母亲的互动质量决定。在孩子八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如果不焦虑,并能提供给孩子高质量的关注与爱,这对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将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
家庭内的气氛和资源。家庭成员能够相互关怀、支持。对彼此有期待,同时也能够相互鼓舞。家庭能够提供参与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
社区内现有支持系统的可用新和依赖新。这有点类似于“孟母三迁”的含义。试想下,如果自家孩子是弹钢琴的,社区邻居里也有钢琴家,例如:朗朗之类的,那么对于孩子也会有榜样作用。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有了“萌芽”事件,不妨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去了解一下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技巧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到底有哪些影响;
如果你是社区工作人员或是教育从业者,可以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了解到校园环境、教育与未成年人违法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如果你是行为矫正学院的专业人士,更可以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学习对未成年人惩戒运作模式和方法。
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们只能未雨绸缪,借鉴司法和实践中可取之处,尽可能去帮助误入歧途M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