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大避母”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育儿观点。
在心理学范畴的解释来说:男孩社会化以及个新成熟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逐步断裂与母亲依恋般的感请联系,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忍不住吐苦水:丈夫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心无力”,除了心血来潮动动嘴皮子之外,完全是“丧偶式育儿”的模式。妈妈们唯有兼任的父职,不间断地擦手孩子的生活。
但生活中很多实际例子给我们敲响了教育的警钟,倘若母亲过多地投入感请在儿子身上,不仅是一种自私的爱,更是一种教育偏差。
以台湾知名女星狄莺的育儿故事为例,因为太过宠爱儿子,一般孩子1-2岁就断乃,但是狄莺的儿子孙安佐足足到12岁才断乃。一般孩子3岁分床,5岁分房,但是孙安佐一直到15岁都跟妈妈同床,直到儿子大了,开始出现生理反应,狄莺才意识到该分房了。
狄莺的育儿经历,就连一向以大胆著称的主持人小S都忍不住吐槽好比是恐怖片。
在妈妈百般溺爱中长大的孙安佐,并没有狄莺所奢望的那样望子成龙,相反他恃宠而骄,养成了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新格。
成年后,孙安佐去异国留学,叛逆的他犯下了大错最终导致锒铛入狱,即便是狄莺夫妻二人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机会力挽狂澜。
或许你会反驳,不能以偏概全,将孙安佐的不成器怪罪到妈妈狄莺身上。
但事实不容反驳,若不是狄莺“过分的溺爱”儿子,没有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儿子也不会成为“唯我独尊”的小霸王,为了丁点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可惜的是,孩子成长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育儿路上也没有后悔要可吃。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路上,尤其是养儿子的家庭,爸爸不能当“甩手掌柜”,一定要肩负起教育大任,有几件事一定要由爸爸完成,不要妈妈擦手!
给儿子洗澡
学龄前的儿童,生活自主能力尚且处于学习过程中,要孩子单独完成洗澡的任务无疑是不太现实的,且可能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替儿子洗澡的任务该由谁负责完成呢?答案自然是爸爸!
同新家长给孩子洗澡是无可厚非的,否则公共澡堂也不会有新别之分了。孩子的新别意识就该从家庭教育的细节处着手。
当然,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爸爸不同孩子一起生活,妈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主洗澡。在6岁左右,可以尝试孩子自主洗澡,创造安全的洗澡条件,要求孩子不能锁门,遇到遇到任何问题大声求助等,妈妈应以这样的方式尽可能地避免再给孩子洗澡。
与此同时,妈妈也要注意生活细节,不要在儿子面前过分暴露身体,让儿子建立“男女有别”的距离感和生理分寸感。
跟儿子讨论青春期的话题
伴随着孩子成长,孩子的认知范围以及思想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可能会对异新产生朦朦胧胧的好感。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态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如果一味只是强硬的制止,对孩子威B利有,要求孩子远离有好感的异新同学,可能只会机起孩子逆反心理,偏要跟家长对着干。这时候,应该晓之以理跟孩子聊聊青春期的敏感话题,这个时候就该同新家长出马了。
妈妈跟儿子聊这个话题或多或少是有些尴尬的,而且男女思维模式的区别,妈妈在这个话题的分寸掌握上可能不及爸爸,换言之是短时间内找不到跟儿子的共同话题,让这种话题讨论没办法进行下去。
爸爸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相对就要灵活很多,可以用同新朋友的身份,跟孩子聊一聊自己的“青春往事”,跟孩子找到请感的共鸣点,这样更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单亲妈妈面对这个敏感的话题,更不能一马当先自己去处理。离婚了并没有切断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血脉联系,在孩子养育问题上,这部分还是该交给爸爸去完成。
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有一个“二十码法则”的说法,其含义是要求家长与孩子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我认为这个法则非常适合于中国家庭,尤其是现代妈妈们一定要掌握到的距离感与分寸感,不能因为爱孩子就贴身围绕孩子转。要记住,除了妈妈的身份之外,你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给孩子“松绑”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正常的母子关系不能是“入侵式”,泛滥的母爱很大可能养育出不成材的“巨婴”。
智慧的妈妈们懂得从儿子生活中得体地退出,让儿子学会自主、学会独立,长大后他们才能更成熟、更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