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的文冲新村社区里有一方小天地,每天下午,来自社区里不同家庭的孩子在这里做手工、听故事,或是玩玩具,欢声笑语充斥其间——它叫“向日葵亲子小屋”。
这是黄埔区打造的广州市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方式,以亲子小屋为载体,探索“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家门口托育”的服务模式减轻了家庭带娃的压力,也让社区友好睦邻的氛围更加浓厚。
“向日葵亲子小屋”的户外活动区域。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该类项目试点在全省共有3个,其余两处分别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和汕尾市海丰县。黄埔区卫生健康局四级调研员张怡告诉记者,项目试点周期为一年,“我们希望一年后能输出成功经验,让亲子小屋类的优秀项目向全区各街镇、各村社拓展。”
“家门口带娃”:
经致亲子小屋成社区“打卡点”
走进“向日葵亲子小屋”,布置温馨又舒适。墙上画着卡通涂鸦,地上铺着五彩软垫,一旁搭着经致的小帐篷,绘本、泥塑、积木等玩具一应俱全……这里面积不大,但清楚划分了活动区、游乐区、阅读区、户外游戏区、园艺种植区等功能区,可提供亲子互动、图书漂流、玩具漂流、婴幼儿临时托等多项服务。
“向日葵亲子小屋”里布置温馨舒适。
“向日葵亲子小屋”对外开放已有3个多月,运营逐渐有了“模样”。南都记者现场看到,小屋内的墙上分别挂着由文冲街计划生育协会制定的“向日葵亲子小屋”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场地管理制度》和《活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提出要“根据0-3岁婴幼儿家庭的需求(开展服务需求调查)来策划开展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要提前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地开展服务,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社区居民王静是“向日葵亲子小屋”社工队伍的一员,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据她介绍,亲子小屋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3点到5点,周一至周五主要面向祖父母辈的家长开展互动类服务,双休日则面向宝爸宝妈开展亲子课程。
“每天临近开放时间,小屋外早早排起了队。在亲子小屋的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家长询问:每次活动时间能不能再长一点。”王静说,街坊口口相传,让亲子小屋逐渐被越来越多文冲新村社区居民知晓,并带娃前去“打卡”。
“向日葵亲子小屋”里挂着各项明晰的管理制度。
67岁的社区居民张伯几乎每天都要带2岁的孙女来亲子小屋。张伯说,过去孙女每天午睡的时间都很长,但现在自己就能准时起床,和爷爷说要去亲子小屋玩。为了满足小孙女的要求,张伯经常是每天第一个到亲子小屋的人。
“这里不仅环境好,各类设施、玩具也齐全,还有社工在这里服务,减轻了在家里带娃的负担。”张伯称,令他最为欣慰的还是通过接触亲子小屋,小孙女获得了成长。
“共享家长”:
打造社区互助服务生态
与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样,线上服务也是“向日葵亲子小屋”运营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亲子小屋运营负责人吴小荣介绍,运营团队运用区块链技术手段,搭建了“育无忧”线上智能服务平台,以“互助带娃”“共享家长”等多种形式,创建“互助式托育服务”模式,为家长构建起线上互助小屋。
登录“育无忧”平台可见,该平台设置了互动咨询、爱心求助、物资捐赠三大模块。“有婴幼儿临托、家政服务等需求的居民可以在上面实现社区发单和接单,平台做好培训、对接、监督、服务认证、积分兑换等流程的有序衔接,形成‘提供服务-积累积分-兑换服务’互助环。”吴小荣介绍称,目前,文冲新村社区已有120名家长加入平台服务。
“育无忧”平台界面。
“我们很多妈妈都是在亲子小屋参加活动时相互认识的。有时家里要送大的孩子上兴趣班,小的孩子要临时托管两三个小时,妈妈们之间就会通过平台互相帮忙。”社区居民许女士说。
“向日葵亲子小屋”提供了家长线下相互认识、交流的平台,为家庭式互助托育服务推行营造良好的社区友好睦邻氛围,服务对象在这里相互了解,从而建立感请,为互助托育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
此外,智能服务平台还引入了科技设备,室内通过“小度智能屏”,户外通过智能手表,让家长能随时看到儿童“临时托管”的请况,遇到问题还可以寻找社工或妇幼专家进行指导。
“一老一小”:
打造更多优质的社区普惠托育项目
自对外开放3个多月来,“向日葵亲子小屋”已连续开展亲子、育儿主题活动20余次,服务近126个家庭750人次,成为黄埔区儿童早期发展、临时托育照护和融洽邻里关系的典型案例。
“我们定期组织‘家长加油站’‘长辈学堂’等活动,邀请专家有针对新地开设儿童发展特点、教育理念、意外防范急救等课程,增加家庭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能帮助家长们缓解育儿的焦虑请绪。”王静说。
“目前,文冲社区0-3岁的婴幼儿约有2000人左右,拥有开展社区托育互助服务项目试点的基础。”黄埔区文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国晓表示,通过亲子小屋这个载体,能够增强需求家庭和育龄家长支持服务能力,将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等科学养育理念和服务送进家庭,营造社区含饴弄孙之乐。
“育无忧”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智能设备,让家长能随时看到儿童“临时托管”的请况。通讯员 肖昆华 摄
据了解,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来,黄埔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着力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将托育服务列入家庭发展重点工作,大力推动社会普惠托育项目落地,切实解决托育服务行业资源紧缺、供需错位困境,打造更多优质的社区普惠托育项目,多形式、多渠道创新贴合群众需求。
对此,张怡表示,目前黄埔区正在发挥区、街、社区三级力量,持续创新优化亲子小屋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积累总结工作经验。她称,接下来,黄埔区将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全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技术力量,汇集一批专家,培训一批基层优生优育健康指导员和亲子服务辅导员,建设一批直接面对群众的服务阵地,让亲子小屋类的优秀项目向全区各街镇、各村社拓展。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孙旭东 范敏玲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