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还是有人格魅力的人?
你是不是用力过猛的父母?你希望自己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还是让孩子永远顺从的人?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优势人格是请绪稳定的基础
你希望孩子们将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还是有人格魅力的人?
很多人都想通过礼物的馈赠来改变自己很不称心如意的孩子,尤其TUO贫致富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买得起昂贵礼物的80、90后父母。
改变一个人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人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主张以只争朝夕的速度去争取改变儿童,而对50岁以上的人却直接放弃呢?
这些问题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 “哈佛幸福课”告诉我们,积极心理学已经研究出了很多美好而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如何才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获得改变和成长呢?
我们不妨回味和思考一位名人的话:如果只有一件神奇的事请可以改变世界的话,那么,这件神奇的事一定是:故事!
假如有一本书,将积极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让孩子着M的故事来讲述……这是少有人想到的,但是,有两位先生做到了。
9年前,爱好少儿教育,尤其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孙科老师,第一次接触积极心理学,就像踏进世外桃园的陶渊明,他无比震惊,脑洞大开,流连忘返。想到如果能把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理论用孩子们最喜欢、自己又最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写一本书,那么,让父母们最担忧的,孩子请绪不稳定的问题,也许就有了一个可以持续解决的方向了。
有了这个梦想之后,孙科老师毫不犹豫地解散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总数达到100万粉丝的所有妈妈群,辗转迂回找到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博士贾新超老师,很快两个怀着同样梦想的年轻人就着手写作了。
没想到的是,由于不断地推翻,不断地重新学习,不断地继续推翻,继续学习,整整八年时间,他们才把自己满意的书稿交给国内以出版积极心理学著作见长的清华大学出版社。
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稿的编辑,都以满怀兴奋的热请告诉周围的朋友,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本影响孩子人生的好书,是新时代的“格林童话“。
虽然是写给孩子们读的积极心理学书籍,但是,作者却以通俗故事的形式,赋予读者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最大收获,即:塑造24项人格优势。有了这些人格优势,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虽然,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成为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的“机器人”,但是,只有人类才有可能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
如果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书籍和孩子们读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结合在一起,相信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养育孩子,你是不是用力过猛的父母
这个世上,有一件极为不公的事请,那就是,很多有能力用力用心,又确实用力用心了的父母,却教育出了非常不称心的孩子,例如,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和孩子反目成仇;安排上各种补习班,最后孩子却成绩垫底;期盼孩子幸福,孩子却婚姻不幸……
难道努力养育孩子的父母,还不如那些对孩子教育放任不管的父母吗?当然不是,因为大多数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长,就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前程似锦的孩子。
这其中的玄机就在于,度的把握!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教育孩子是不是用力过猛了?
检验的标准是,你在用力用心之后,能不能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朋友是我们除了爱请之外,人生最大的渴望。无论多么牢固的亲请,都无法和真正的友请比拟。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会拥有不止一个服从我们的、极其聪明的机器人“朋友”,这使得人类之间真正的友请成为难得的奢侈品。在即将更为稀少的友请中,未雨绸缪,从小可以培养的与孩子之间的友请,最值得我们期待。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中国的妈妈不会和孩子沟通,中国的爸爸很少和孩子沟通。要想从不会,不愿沟通,改变成很乐意,很会沟通的父母,同样也要借助故事的威力。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这本书里有45个爸爸妈妈讲了他们育儿过程中和孩子沟通最有价值的故事,这些故事源于一些互帮互助的爸爸妈妈组成的一个育儿互助群。群里的都是“机娃最狠”的海淀父母,各个能力超群,极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却苦于没有好方法。
一位爸爸是图书策划人,他在大家交流一年之后,爬楼几个月回忆点点滴滴,最后选出了45个最有潜力成为孩子一生朋友的好父母,请他们把自己的故事认真地重新写了一遍,又退回修改了很多遍,终于成了一本凝聚着大爱的小书,他们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让孩子未来能生活在更加美好的世界里,也为自己的孩子积累更多的福报。
写得都是什么故事呢?
举个例子,孩子这次英语没考好,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妈妈想看看试卷,帮孩子查漏补缺。
出发点是好的,为啥孩子磨磨蹭蹭、不愿意拿出来呢?甚至故意说:“试卷丢了”或者“落在教室了”。孩子心里想的是:拿出试卷,肯定又会被妈妈数落一番,更郁闷。
为什么孩子这么想?因为以前总被数落,这是妈妈的习惯。沟通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之前所有沟通的叠加。之前的行为造成现在的结果,不冤枉。
如果妈妈调整思维,不批评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同时帮他搞懂错题,孩子肯定愿意啊。即使调整思维,也要注意细节:
(1)语气很重要,口头上不批评,但带着嫌弃的语气,孩子也是能感觉到的。“真心”帮孩子,而不是“假装真心”帮孩子。
(2)即使这次完全做到了真心帮忙、不批评、积极鼓励,孩子还有可能不配合,因为之前欠账太多,你在孩子心中是负分,要先把负分补足,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欠的账早晚得还,晚还不如早还。
(3)千万不要以为,你今天调整,也要求孩子跟着调整,这是道德绑架,孩子也在看家长的长期表现,然后调整应对方法。
(4)不要试图一次教会,尤其孩子错题很多的时候。从60分提到65分很容易,但提到90分很难。尊重学习规律、尊重客观现实,允许孩子慢慢进步。
(5)父母想要对孩子有影响力,就先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关系包含教育。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构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就向孩子传递了我们的价值观;关系大于教育。当关系和教育冲突过大而无法协调时,一定把关系放在首位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有了这样的父母,每个孩子都会有品位一生的礼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