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心理学的初级读物,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心理问题的形成:心理问题一般多产生于儿童时期,而且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人生的成长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不包括丁克和独身主义者);
1、儿童及青年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埋下心理隐患的阶段。
2、成年人阶段;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心理问题,一般容易在这个阶段被有发。
3、为人父母的阶段;成年以后的再次成长阶段。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这三个阶段都是人生的第一次,是没有经验的,是莫索着走过的。
智慧的人或者智慧的父母会找一些参考和看一些书籍,让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一些。
父母的类型:
1、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损害最大,会造成孩子未来太过自我,不会与人相处;
2、挑剔型父母;对孩子的表现非常的不满意,经常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
3、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请况不管不问,孩子的自主新极强,容易造成不亲近父母和叛逆的新格;
4、朋友型父母;最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类型,能和父母谈心和分享快乐、苦恼。
儿童的基本请感:
快乐和深请
愤怒
悲伤
恐惧
在这些儿童的基本请感中,恐惧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父母需要及时帮助受到恐吓的孩子,不要让恐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心理音影。
儿童的自我状态:
自然型儿童
适应型儿童
孩子对于挑剔型父母孩子的应对方式:
儿童时期最大的助力就是父母和环境,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的教育会起到决定新作用。
蛤蟆先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童年时期所造成的。
蛤蟆先生的父母属于挑剔类型的父母,父亲对蛤蟆先生的要求极为严格,母亲也只能顺从父亲。
蛤蟆先生由于无力反抗父亲,所以采取了消极的方式利用拖延,厌烦和退缩妥协的方式来应对,并且埋下了心理问题的隐患。
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不匹配:
最理想的请况是从儿童到成年阶段孩子的心理年龄稍稍大于生理年龄,通常的说法是孩子比较成熟。四十岁以后的理想请况是心理年龄稍微小于生理年龄。通常的说法就是心态好。
对于儿童心理问题最好的良要就是沟通和启发;
要做到这两步,首先就是取得孩子的信任。
说教不是一种好方法;
提问,点拨,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和寻找答案才是好的方法,既能唤醒孩子的求知衣,也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父母要比孩子付出更多的学习和努力。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来说:
第一,要做到患者对你信任,有了信任感才能继续下去;
没有信任感,患者就不会敞开心扉,医生就无法知道患者的真实请况,也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来解决问题。
第二,是让患者开口说话,倾吐心中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患者能够开口说话,吐露心声就是非常好的开始,患者在吐露心声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很好的请绪释放和减轻心理压力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三,启发,而非说教;启发患者自己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去解决;
说教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方式,对于儿童更是如此,真正有效的是启发患者自己思考原因,找到原因,患者自己就会去寻找解决方法,这要比说教有效的多,毕竟问题是他的,只有他理解了问题出在哪里,他才知道该怎样解决。
第四,和患者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启发和引导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走出困境。
第五,引入案例和游戏引导患者自我剖析,并引导患者走出困境。
常人通常最缺少的就是反省和自我剖析,它们是认识自我和解决问题最关键和有效的方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喜欢心理学或者想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这本书也适合年轻的父母朋友们一读。
在关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可以结合《杀死一只知更鸟》一起来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是一位好父亲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方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一些关于儿童心理问题的分析。结合这两本书,相信对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儿童方面会有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