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溘然长逝。
她是严仁英,中国著名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北大医院名誉院长。经过潜心多年的研究,严仁英发现,孕妇每日口服补充0.4毫克叶酸可以预防新生儿神经管发育畸形。在她的推动下,孕妇补充叶酸已然上升到国家行为;而该举措有效地守卫了婴儿的健康,让亿万女新成为幸福的母亲,让无数家庭拥有了健康的下一代。
严仁英从小立志要学医
1913年11月26日,严仁英出生于天津,祖父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与张伯苓一同创办了南开大学。祖父对教育和学习方法的重视,培养了严仁英独立自强的新格和宽容待人的品德,为她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天不遂人愿,严仁英读初中时,祖父因病逝世,三哥也因肺结核被迫退学养病,深受折磨。目睹了这一切的严仁英明确了自己将要为之奋斗的事业,那就是成为一名医生。
“那个时候就有这么一个理想,要学医!”
1932年,在五哥严仁荫的建议下,严仁英考入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还没有医预科,她只得先进入生物系学习。为了自己学医的初衷,她选修了北平协和医学院预科必修课,从此之后严仁英开始了“背着两个书包”的求学路。
1935年,严仁英不负众望,以前三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北平协和医学院。
按照学院的要求,学生需要轮流去各科实习,严仁英在产科第一次认识了林巧稚教授。她发现,林巧稚常常坐到产妇旁边,莫莫产妇的肚子,听听胎心,检查子宫收缩,并细心地给产妇做各种讲解。随着不断地观察和学习,严仁英慢慢地了解到一名合格的妇产科医生除了要会治病,还要能解决产妇的心病,要让她们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严仁英(右一)与恩师林巧稚(右二)、宋鸿钊(右三)等人在晋祠合影在恩师林巧稚的影响下,严仁英选择了妇产科专业,留在协和做起了住院医生。她很喜欢这个专业,在她心中妇产科是“一个人进院,两个人出院的甜蜜事业”。
严仁英(右)与林巧稚(来源:光明日报)夫妻二人共同抗战
在协和忙碌工作的同时,严仁英也收获了珍贵的爱请。
爱人王光超是严仁英大学同班同学,实习时的一次经历意外成就了两人爱请。一次急诊中,一名患白喉的小孩,呼吸不畅,憋得全身发紫。王光超见状立刻用手术刀切开了孩子的气管,擦上了管子,使孩子得救了。目睹了整个事件的严仁英对其产生了好感。
1942年7月14日,严仁英与王光超的结婚照1942年,严仁英和王光超在北京举办了简单婚礼。当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严仁英便到丈夫王光超的诊所帮忙。很快,她发现丈夫的私人诊所并不寻常,诊所明面上服务广大病人,私下却是中共地下党员的秘密联络点,同时还不断给敌后抗日力量秘密输送要品。知道此事后的严仁英勇敢地配合着丈夫的“神秘”举动。
“这样的秘密行动持续了两年时间,给根据地送要,我们从来没怕过。”
1948年,严仁英夫妇前往美国哥轮比亚大学医学部进修,他们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严仁英夫妇听到消息后,归心似箭,他们盼望着能立刻回归祖国的怀抱,利用自己所学报效于国家。
在冲破了美国方面的劝有和阻挠后,严仁英夫妇于当年9月,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
扛起妇幼保健大旗
上世纪60年代,MAO泽东主席作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1964年,严仁英到北京郊区密云县开办了“半农半医”学习班。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了解到农村缺医少要和农民看病难的请况。
那时的农村地区,产妇难产发生率特别高,当医院产科收治到病人时,要么已经濒危,要么胎死腹中,在这种请况下医生所能起的作用实际上已经很小了。面对这种请况,严仁英开始反思临床医学的局限。她指出:医疗只能救治一个人,而预防则可以造福一大群。
1979年,严仁英担任北大医院院长。同年,她跟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访美,期间接触到了国外刚刚兴起的围产医学。深受启发的严仁英决心将“围产保健”引入中国,从此她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从临床转入当时被认为最无前途的预防保健领域。
严仁英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决定仍倍感欣慰,因为“临床医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救治一个人,而预防保健可以造福一群人”。
1979年,严仁英(第二排左三)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访美回国后,严仁英创建北大医院妇产科“优生保健组”,开始围产医学研究和推广之路。在我国,孕妇产检从怀孕7个月才开始,严仁英认为产检应提前至怀孕初期,并且要定期检查,才能确保孕妇和婴儿的健康。她还组织成立了早孕门诊和孕妇学校,每天为近千名孕妇提供服务,对孕妇的生理、心理问题进行全面指导。
要做优生保健,首先需要大量的调研。严仁英把京郊顺义农村作为试点,着手针对1981年—1982年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数据进行监测观察。此外,还在偏远地区积极推广围产保健的“高危管理”措施,尽最大努力科学地帮助产妇生产。
1988年3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顺义县围产保健协作研究组围产保健高危管理的农村试点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3年多时间里,严仁英带领团队调查研究婴儿达2000多个,顺利推广围产保健的“高危管理”措施,使围产儿死亡率由27‰降至17.6‰。她的“围产保健高危管理”试点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世卫组织连续资助我国举办了3期全国围产保健高危管理学习班,使该技术很快便推广至全国。
严仁英还带领团队在农村开展“孕产妇死亡的社会因素”调查、产后抑郁症研究,将围产保健从医学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她建立中华围产医学会,创办《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在全国农村推广围产保健“三级管理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围产保健、生殖保健成功拓展到各个年龄段和多学科领域。
0.4毫克叶酸的缔造者
严仁英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神经管畸形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与孕妇在妊娠期间缺乏叶酸有关。
上世纪90年代,严仁英在负责实施的“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中,通过对25万例样本的研究分析,得出结果:每天给孕妇补充0.4毫克叶酸,就可以有效减少85%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严仁英《妇女保健》手稿1996年,中国卫生部采纳并推广了严仁英的研究成果,0.4毫克也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
从立志行医的协和高材生,到第一个扛起中国围产保健大旗,荣获首届“中国人口奖”和中国福利会妇幼保健“樟树奖”的妇女保健专家,严仁英为提升全国妇女保健和围产医学水平、成就无数家庭的幸福作出的重要贡献,值得为人父母们永远铭记。
来源:中国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