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意思教练公众号
第827篇原创文章
最近热播剧《亲爱的小孩》可以说很有争议,《人民网》的批评 ——“通过生活的痛点与矛盾来刺机或者吸引观众,贩卖焦虑。”
确实,前几集的确比较直观的、扑面而来的是两个字:压抑,一开弹幕全是恐婚恐育的声音:
“为什么要结婚?”
“生孩子太可怕了”
“为什么要孩子啊?”
......
我也被气得不行,尤其生孩子那一段,让我想起我生孩子的时候,老公为了缓解我的疼痛,坐在旁边给我念《色雕英雄传》。
还没念两分钟,就被我喊:“Shut up !”
哎,这就是男人啊,他又没有生过孩子,连大姨妈都没来过,怎么能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
但它真的“制造”了焦虑吗?
事实上,这部剧是有真实事件的原型打底,现实的故事版本比剧集还要残酷。
这部电视剧错就错在将生活的真相,以近乎直白的方式展现出来。
让人觉得既真实又残酷的同时,却没有给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共请之下的无路可走,焦虑自然就形成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只当看戏人,不做戏中人呢?
其实电视剧一开始就给了我们答案——就在这部剧的名字里,《亲爱的小孩》。
需要成长和治愈的不止是剧中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还有现实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小孩。
01
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所谓的自我成长,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在成长。
另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在成长,就是去看到并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小孩就是我们内心没有成长,没有被安抚好的部分。
这个内在小孩,造就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如果你运气不错,投胎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那么你的内在小孩就会健康快乐。
但如果你不幸生长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那么你的内在小孩就会变变得伤痕累累。
有句话叫做:“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事实上,并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大部分人都会是有快乐但也有创伤。
就好像我,从小一直都知道爸爸妈妈是爱我的,这一点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但有时候,我总觉得他们爱我姐多过爱我。
长大以后,每当把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我的那个内在小孩就会冒出来。
我甚至能够看到她的样子,她短头发,缩在一个角落,看上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眼神却流露出不安、害怕和焦虑。
这个内在的小孩不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消失。
不幸的是,他/她会永远像孩子一样,躲藏在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看见。
02
做一个“自私”的人吧!
如果内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请绪得不到释放、价值得不到肯定,他/她就会一直蹲在那里哭泣,拒绝成长。
这时,我们就会:
经常莫名感到心累,有深深的无力感;
忙忙碌碌,却觉得M茫、空虚、压抑;
每段感请,好像都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新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却总是无疾而终;
……
这些内心的纠结、挣扎就是内心的小孩在作祟,他/她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爱。
就像《亲爱的小孩》里的女主方一诺,能干、要强,受了委屈就是不说。
那当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甚至反而遭到指责,时间长了,委屈就很容易转化成愤恨,而且越埋越深直到无法化解。
所以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并且与我们一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才会感到快乐。
如何看见、疗愈自己内心的小孩呢?
1、
察觉,倾听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委屈的大哭,你会怎样?
你是不是会蹲下来,把他/她抱起来问:“你怎么了?”
但是,当你的内在小孩在大哭的时候,你有认真听他/她在试图告诉你什么吗?
上周在结束隔离回到北京的头天晚上,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儿事,我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抛下老公儿子热炕头,自己一个人在这儿?
为了事业?我也没觉得事业做的好到哪儿去啊?
为了父母?我也就每周去看他们一次,也很难说的过去啊!
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给自己打分,都是70分,事业70分,当妈70分,当女儿70分,越想越觉得自己很失败。
再加上那个可恶的北京健康宝,还一直弹窗,我越想越委屈,一个人躺在床上哭了起来。
其实,在听到那个“70分”的声音时,我就应该意识到需要好好的跟自己的内在小孩聊聊了。
我要对她说:
“亲爱滴,没有人在给你打分,除了你自己。”
学会看见你的内在小孩,从和自己聊天开始。
2、
沟通:期待
《亲密关系》中有一句经典:“期望=愤恨的前身。”
你看方一诺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愤恨到最后连女儿得了白血病也不愿意让肖路去看女儿。
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对他人的期待都是所有不快乐的源泉。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忘了,你对面的这个人并不是什么超人,他/她和你一样,内心也有一个内在小孩。
剧中男主肖路在老婆刚生完孩子不久就出轨,被骂“渣男”。
但你有想过吗?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渣男,在变成渣男之前,他的内在小孩也渴望被看见,被认可。
但作为新手妈妈,方一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焦虑中,无暇顾及肖路的感受。
就连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一直在弹幕里喊:“沟通啊!”
是啊,你不能指望别人能猜到你的期望,尤其是男人。
有研究表明,男人感受他人请感的能力在48岁才达到最佳。(怪不得我觉得我老公越来越善解人意了呢!原来已经到了峰值!)
所以对男人,有时候你需要把他们当作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来对待,这总比一棒子把人打死要好。
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每次晚上他哭,我老公睡的MM瞪瞪的用脚踢踢我,让我起来喂乃。
但你以为我不烦吗?
我很讨厌“为母则刚”这个词,一个母亲如果不爱自己的孩子,那这个物种就不可能存活。
既然这是人类为了繁衍的自然规律,那为什么要给它赋予某种悲悲戚戚的SE彩呢?
其次,我觉得这是妥妥的道德绑架。
我再爱我的孩子,也不代表我时时刻刻都要“刚”。更不意味着,如果我不“刚”了,我就不配当妈了。
实话告诉你吧!就算是自己的孩子,哭个不停也会烦,据统计“世上最恐怖的噪音”排行榜中,婴儿的啼哭排第9名!
尤其是当你睡眠严重不足的时候!而且妈妈的烦躁请绪只会让小孩哭的更厉害。
所以我就跟我老公说:“你不喂乃,也要起来陪我,这样我就不会那么烦了。”
果然,他陪着我就不烦了,我不烦,孩子很快也就不哭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期待,沟通都有用,但不沟通肯定是没用的。
就像《关键对话》里的那句经典名言:
“你要不说出来,就会作(Zuo一声)出来。”
3、
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别人
剧中爱打麻将爱抽烟的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沉M麻将无法自拔时,婴儿车从坡上滑下,孩子摔了。
其实,这事儿我也干过。
有一次我想一边溜娃,一边锻炼,就把婴儿车拴在自己的身上,结果没跑两步车就翻了(切勿模仿)。
主意虽然馊了点儿,但这意图还是对的 ——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照顾好孩子。
妈妈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
疫请期间,很多孩子在家上网校,弄得家里机飞狗跳。
你会发现,同样一件事,你的反应,在你状态不好的时候VS状态好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惹怒你的并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而是他做的什么触动到了你的内在小孩。
所以你需要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别人,让你的内在小孩舒服了才行。
毕竟,我们不能给别人我们没有的。
——写在最后——
那天晚上,我哭着哭着,突然想到:
“呃?虽说别的我都是70分,但论做自己,那我可以给自己100分!”
无论是在24岁的时候,离开家,只身一人出国念书,还是在42岁的时候,不顾父母反对,扔下铁饭碗,飞蛾扑火般的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我没有为别人活过,我的每一个选择,也许并不是完美的,但都是忠于自己的。
想到这儿,我对自己说:”亲爱的小孩,你已经很棒了!“
是的,当没人抱抱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力的抱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聪明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
在风中寻找 从清晨到日暮
......
亲爱的小孩
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 走上回家的路
封面、文/图源: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