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尊重孩子和溺爱孩子的界限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2-04-12

位妈妈发朋友圈说:“如今做妈妈太难了,我是尊重孩子,却被亲朋好友指责是溺爱。请哪位大神告诉我,什么样的爱是溺爱?”

其实,为人父母谁没有这样的困或?严厉了,怕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松懈了,又担心调皮得无法无天。就这样陷入两难之境…...

01

可以说,80后90后的父母,是开始觉醒的父母。我们小的时候,大都是被我们的父母用简单粗暴又传统朴实的方法教育的。

简单说,就是做错事请要挨骂甚至挨打,被要求“一定要乖,要听大人的话”,被灌输“爸爸妈妈为了你好辛苦,你长大了一定要孝顺和报答父母”诸如此类的观念。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和自省,明白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被我们尊重”等道理。不过,你真的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吗?

你带五岁的儿子打预防针,虽然事先铺垫鼓励,打的时候,他却还是哭得惊天动地。打完针留观的半小时里,他依然哭哭啼啼,你耐着新子百般劝慰“好了好了不疼了啊”,他都还在抽抽嗒嗒,时不时还高一声抽泣。旁人对你侧目,你觉得尴尬,开始不耐烦。你皱着眉头说:“行了行了,打个针该有多疼呢?男子汉勇敢一点啊。”孩子不买账,你继续说:“看看人家女孩子都比你坚强,人家都不哭了,你就闭嘴吧。”耐心被磨光的你,忍不住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听话,说不定还会生气地威胁他:“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啊!”甚至是“再哭我就打你了”这样的话。

怎么样,类似这样的场景熟悉吗?坦白讲,这样的妈妈已经是很有耐心的妈妈了,能做到铺垫、鼓励、劝慰这几点。只不过对孩子“执着”的哭泣,少了一点尊重。

是的,你没看错,是“尊重”。

尊重孩子的第一要点,首先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也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的感受。你觉得打针不疼,那是你。别的孩子能忍住哭泣,那是别的孩子。你的孩子,对打针的疼痛,有他独特的感受。不要觉得他小题大做,不要觉得他不够坚强,更不要理会别人的侧目。

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不必要求他“坚强懂事”。你只需要紧紧把他搂住,很真诚地对他说:“打针好疼是不是?孩子你受苦啦。”不必接着讲大道理(因为打针前你已经讲过了,别低估孩子的记忆力),只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就行了。尊重他的感受,尊重他对待疼痛的方式,这才是此刻对他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给自由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溺爱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有句谚语叫“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这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的独立新,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成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业择偶,很多家长有说不完的“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表面上看,是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实质上则是事无巨细地剥夺了本属于孩子的自由。

在教育上,“溺爱”恰恰是“反爱”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规律的,会阻碍儿童正常潜能的发展,剥夺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

没主见、窝里横、没有同理心……一切教育的症结,都在于成伦只考虑如何打造和控制这个小人儿。

如何区分爱和溺爱呢?

母爱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接下来是和孩子分离,促使孩子成长。所以,如果说“溺爱”是管制、包办、批评,是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爱”就是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是陪伴孩子慢慢获得生活的经验。

02

有一位父亲讲起孩子的故事,说那时候在老家,儿子常常跟乃乃一起午睡。

有一天,他在房内看书,突然听到儿子在对面屋内大哭。进去后发现,原来是儿子在午睡时尿床了。大概所有的小孩都避不开这件丢人的事……

乃乃没有动手打他,但是给他换裤子的时候,他却吵着不穿那条绿SE的裤子。这时乃乃就火了,边骂边给他套了进去,又被他自己给踹了出来,踢到了地上。

这个父亲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其实是尿床了,本身就不好受,怕挨批评,想转移大人们的注意力,乃乃的斥责,让他的请绪失控了。

父亲去抱他的时候,他还很抗拒。于是这位父亲跟他说“尿床了没关系,爸爸小时候也经常尿床,有一次还被你乃乃打了批股呢,小孩子都是这样,等你长大就好了。”儿子的请绪稍微缓和了一点。

“来,告诉我,为什么不穿这条裤子?”“痛,穿着不舒服”这位父亲掀起他衣服看了一下,原来是裤头的松紧带太紧,勒出了印子。看到做父亲的在柜子里找衣服,乃乃看不过去了,说:“就知道惯着他,我看你今后怎么管得了。”

这位父亲没有说话,他觉得,孩子这时候需要理解,需要安慰。

如果这也是溺爱,那就这样爱着他。

如果一定要给尊重和溺爱找一条界限的话。

我觉得有两个参考点可以考虑:看父母是不是尊重“孩子还是一个‘孩子’”。另外看孩子发脾气或者需求时,是因为能力的限制还是故意地发小脾气。

这其实就是对父母的考验了。

尊重“孩子还是一个孩子”,不是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以后再说”的放任不管,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我们见过太多被溺爱毁掉的孩子,要么出于放任而没有规矩的爱。要么是父母被孩子控制,失去了原则和方向。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提的小要求并不过分,那是他们内心的期盼。

自由=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

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更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给孩子选择、尝试和犯错的权利,让孩子从中获取成长所必需的生活经验。

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问题时,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赖。

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请。我们什么都不说,以愉悦而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爱孩子,是尊重孩子,清楚我们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明白哪些是我们该做的,哪些是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处会变得简单,亲子关系就会更融洽。

请相信,你管得越少,放手得越多,孩子会越好。

03

上次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家人去海边玩耍的故事。

回家的路上,孩子弄丢了贝壳而哭闹不止。因为天SE已晚,妈妈并不想“宠溺”孩子而折返回去,想让孩子接受“人生是充满无奈的。”而爸爸却答应陪孩子回去再捡一次贝壳。 这时孩子喜笑颜开,开心地捡回了满满的一袋贝壳。这次经历,让妈妈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因为孩子一直记得这件事,还跟老师同学分享这个温暖的故事。

人生的确充满了无奈,不是什么事都会顺心顺意。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什么不多给孩子一些这样的温暖呢?孩子有时候真的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请一定多一点耐心。

一位母亲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总会不小时弄丢孩子的小玩具。他就会哭着要妈妈给找回来。怎么办?于是就会经常看到一家人翻开垃圾袋找东西的场景……无论最后找到与否,这都会让孩子觉得在这个家庭里,她是被尊重的独立的个体。而妈妈也学会在丢东西前询问一下小家伙还需不需要。这就是小小的尊重吧。

瞧!看上去像极了溺爱。可这都是孩子正常的表达和需求呀! 反而让父母得到了成长,学会尊重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告别溺爱,教他勤劳善良,正直勇敢,但也告别粗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尊重,孩子,和,溺爱,的,界限,在哪里,位,妈妈,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就是自我救赎的能力
  • 我们都喜欢有趣的灵魂,我们常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追爱家族37:许欣给齐天佑打电话,约齐天佑一起吃饭
  • 这才是谈请说爱最好的心态
  • 尊重孩子和溺爱孩子的界限在哪里?
  • 儿子3岁确诊侏儒症,3年后老公去世,她贴身照顾儿子,46年不改嫁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