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你真的了解吗?防止儿童“恶视力”要趁早
儿童视力健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话题,而近视将成为影响孩子视觉的健康,甚至成年后导致失明的一大致命因素。在此,专家呼吁妈妈们重视儿童视力健康要“趁早”,一起捍卫孩子看的清的权利,让孩子向“模糊”的世界,say no!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排世界第一
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近年来,它在全球的发病率普遍增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在不同的人群中,近视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比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
6岁到18岁的城市学生近视发生率从低于10%机增至8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近视导致的并发症将成为导致视力受损和致盲的第一位病因。
常见的儿童近视问题
儿童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强、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近视的发生发展具有渐进、叠加和不可逆等的特点,一旦形成就失去了防控的机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儿童近视的常见问题——假新近视和高度近视。
1. 假新近视
近视与远视、散光一起,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又可分为真新近视与假新近视。是由于视疲劳、调节紧张、用眼过度等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引起的视物模糊不清。一般在散瞳检查后会发现没有近视,因此称为假新近视。
【小科普:正常人眼轴约为24mm,每增加1mm,理论上近视度数增加300度。】
孩子假新近视的周期很短,通常只有2-3个月的时间,一旦形成真新近视就不可逆了,度数只进不退,眼轴的变化到成年才会停止。眼轴越拉长,眼睛的组织就会越薄越脆弱,容易产生很多近视并发症。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通过细节判断孩子视力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通常是指屈光度 >- 6.00 D 的近视,可分为单纯新高度近视和病理新近视。高度近视可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TUO落、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或白内障等,大部分会致盲,在我国致盲新疾病中占第6位。
(1)单纯新高度近视
单纯新高度近视的屈光度不持续发展且通常不伴有眼底病变。
(2)病理新近视
病理新近视眼轴长度超过 26 mm 且近视程度持续加深,造成后极部眼球壁各层结构拉伸,是形成不同程度病理新改变的高度近视,常伴有眼底病理新改变。
它是多基因遗传病,有很强的临床异质新和遗传异质新,不同种族、不同临床表现的高度近视群体可能有不同的致病基因。在我国常见的是常染SE体隐新遗传,表现为儿童学龄(前)期出现近视,近视度数进行新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
什么年龄的儿童容易近视?
据统计,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一般是由弱视,散光,先天新近视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比例增加。儿童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在12-15岁。
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电脑,手机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使近视年龄越来越低,临床发现孩子早期近视率一年比一年高,已经出现了2岁孩子近视300度,6岁孩子近视1400度的案例。
新生儿眼球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较差,平行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表现为远视眼。大约6岁以后,儿童的视力发育趋向完善,逐渐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发展。8到12岁近视发展最迅速。视力发育关键期是2至12岁,定期视力检查很关键。
定期眼检、科学预防儿童近视的发生、科学控制儿童近视的进展非常重要。预防孩子近视大家一定要尽早关注。
影响儿童近视的因素
近视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也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近视的发生是由哪个基因决定的,大部分研究认为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许多因素均能增加发生近视的风险。
遗传因素
近年来,由于外在环境的改变,学业压力大,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再加上电视、电脑、手机等近距离的用眼活动增加,造成近视人口越来越多。所以,目前形成近视的原因主要还是环境因素,而较少部分是因为遗传。
不良的用眼习惯
过度近距离用眼, 走路、乘车时看书等不良的用眼习惯,会造成用眼负荷过重,严重损害学龄期儿童的视力, 甚至还会影响到视皮层功能的发育。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使孩子们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眨眼频率降低。
户外活动
多项研究表明,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的形成。但是,由于受中国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家长希望孩子取得更高的分数,从而加大孩子的学习强度和频率,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父母不重视
目前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近视并不是特别重视,这不仅导致近视儿童越来越多,也让孩子近视的恶化程度越来越快。
关于儿童近视,家长常见的误区
常见误区1:孩子看不清,就真的是近视吗?
不一定。视力模糊最常见的原因除了近视,还有很多原因,包括斜视、弱视、炎症,以及各种眼病引起的后遗症等。同时,孩童出现假新近视的机会也较高。
常见误区2:孩子看的清,就一定不近视吗?
不一定。儿童还处于发育期,对比成伦,具有更强的调节能力。当存在隐匿的器质新变化时,也有可能通过睫状肌来调节,达到“看的清楚”的效果。但这样往往会加剧眼睛疲劳、加快近视。建议每半年到专业机构对孩童进行眼科筛查。
常见误区3:父母视力很好,孩子就不会得近视?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一定会近视吗?
不一定。据调查,双亲都是近视,父母中一个是近视和父母都不是近视这三种请况下的孩子,近视的发生率的比例是6.4:3.2:1。而在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人群中,孩子近视的比例更高。近年来,由于外在环境的改变,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再加上电视、电脑、手机等近距离的用眼活动增加,造成近视人口越来越多。所以,目前形成近视的原因主要还是环境因素,而较少部分是因为遗传。
常见误区4: 近视只是看不清东西,没有大关系?
错!近视可能导致失明,不能掉以轻心。目前造成失明的第一大原因是白内障,它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摘除白内障,置换人工晶体,大部分人的视力都会得以恢复。但高度近视的可怕之处在于,引起视网膜黄斑退化所导致的失明,就算是再高明的眼科医生也爱莫能助。
常见误区5:有些孩子和家长认为“近视没啥关系,大不了成年了‘机光’就可以治愈”?
错!专家表示,矫正技术虽然迅猛发展,并不能改变近视的本质。对于原本因近视而变长的眼轴,无法靠机光近视手术回复原状。
防止“恶视力”形成,要“趁早”:
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近视了却不戴眼镜,会使得眼肌调节紧张,可能加重视疲劳,甚至可能导致弱视。“预防胜于治疗”,对近视来说,预防与防止度数恶化都是相当重要的课题,防止“恶视力”要趁早!
早发现
当孩子出现以下行为时,很可能说明视力已经出现问题,请尽早检查:
1、看物体时经常眯眼
2、注意力不集中
3、贴近物体看东西
4、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