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间。父母还没来得及体会喜悦,这个孩子就被确诊为重度脑瘫,医院连下了5份病危通知书。
面对医生的“死刑”宣判,父亲决定拔管;母亲却奋力从“死神”手中夺回孩子。
在后来的29年里,她凭借顽强的信念,用点点滴滴的母爱,独自将脑瘫儿子培养成哈佛高材生。
1、
这位母亲名叫邹翃燕,是武汉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1988年7月18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对邹翃燕来说,却终生难忘。
邹翃燕
这一天,她做了妈妈,可还没来得及享受为人母的喜悦,就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孩子颅内出血,宫内缺氧窒息。
尽管孩子一出生就被抢救,但他仍没有一点儿动静。医院连续下了5次病危通知,就连医生也建议邹翃燕放弃:“拔了管子,几分钟就解决了。你自己还年轻,可以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可是当妈的怎么忍心?十月怀胎,虽没见面,但他们早已是血脉相连、最亲密无间的亲人。
想起昔日莫着肚皮,给腹中的孩子唱歌、朗读、跟他说话,邹翃燕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他是我的孩子,我得让他活着”。
不同于她的坚决,丈夫更倾向拔掉孩子的输氧管,放弃治疗。他甚至撂下狠话:“如果你要留下,以后你就自己管!”
5天后,绝望的生活中有了一点光。孩子哭出了第一声,医生这才说了一句:“哭出来就有救了,但他活不活就看你的了。”
邹翃燕给这个小孩起名丁丁(dīng zhēng),取自“伐木丁丁”(就是成材的树木被锯倒后发出的巨大响声)。这个名字饱含邹翃燕的期待,虽然孩子的出生悄无声息,但来人间一趟,要响响亮亮地活一回。
医生说,重度脑瘫会有三种请况:痴呆、瘫痪或是又傻又瘫。此时邹翃燕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的智力正常,起码瘫痪还能独立谋生。
她在家里挂满了五颜六SE的气球,丁丁三个月时,她问丁丁:“红SE气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