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丁丁脖子还不能动,他像一个布袋子一样搭在妈妈肩头,却能用那双眼睛找到红SE。
一开始,邹翃燕觉得儿子是蒙对的。经过后来多次测试,她发现:丁丁每次都能听懂她的指令,并能准确辨认颜SE。
一个个气球就像放飞的希望,给了她更多的勇气和坚定。
2、
丁丁六个月时,邹翃燕带着他检查智力,结果显示他智力正常。但运动方面的缺陷也凸显出来。最要命的就是,丁丁四肢无力,不会抓也不会捏,不会坐也不会爬。
别的孩子轻而易举学到的本事,丁丁都要慢很多。他1岁时站都站不住,2岁时才刚刚学会蹲,压根儿不会走路。
听医生说3-6岁是治疗黄金期,建议做按摩,促进脑发育。邹翃燕就开始带丁丁去按摩。
按摩是两天做一次,不管是身体不好还是天气原因,他们从来没有中断过。
有一次雪天里,邹翃燕带着丁丁走夜路,天黑路滑摔倒了,赶到按摩医院时,浑身泥水,狼狈不堪。
医生同请地说:“这种天气,不用来了。”
可邹翃燕却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来,只要这里开门,下刀子我都来。”
缓慢的进步带来了期望,而期望必将带来更多辛苦的付出。
这其中的艰辛不仅是经力,还有经济和要忍受的痛苦。
每次按摩需要5元钱,可在当时,邹翃燕每月的工资也就100块,除了按摩费和生活费,剩余的钱,她都用来给丁丁买智力开发玩具。
而按摩过程中的痛苦,更是让母子备受煎熬。因为给丁丁的这种按摩是医疗类按摩,就是要六、七个成伦一起,有的按摩手,有的按摩脚,有人按身体。
想象一下,这么多成年人的力道同时用在孩子身上,得有多疼。
特别是卷皮,要把后背的皮拉起来,然后往上推,放下再拉起皮。一次次拉,一点点推,丁丁疼得在病床上直发抖。
俗话说“疼在儿身,痛在娘心”。孩子遭的罪,让邹翃燕痛苦不堪,可她却不能哭,更不能放弃。
邹翃燕鼓励孩子要坚强,不要放弃,其实也是再给自己打气。而此刻,孩子的隐忍和勇敢也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3、
如果说在孩子的康复上,邹翃燕因为1%的希望就做了百分百的努力,那在学习上,她却是个“有点懒”妈妈。
丁丁6岁的时候,邹翃燕就给他买来字典。孩子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她。她就说“你去查字典,字典可是你的家庭老师。”
丁丁说“我不会”。她就教儿子怎么查字典,直到他自己会做,能做。
7岁的时候,丁丁上了小学。那时候,老师要求家长出题目给孩子做。邹翃燕就让儿子自己来。孩子说不会,她就教孩子:“你照着书上来,书上说苹果,你就换成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