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那个样子,是真的可怜啊!”多年来,李彩英每每想到阿才父亲临终“托孤”的模样,都会忍不住落泪。心软的李彩英最终还是答应了,“阿才是我看着出生长大的,要是我们不管,他们孤儿寡母怎么办呢?”
阿才父亲去世后,宣丙水和李彩英便经常去阿才家帮忙,平时也会从牙缝里挤出一些吃穿用度送去,接济他们。直到三年后的除夕夜,阿才母亲去世,阿才彻底失去了依靠,照顾他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宣丙水、李彩英夫妇肩上。
为了当年的承诺
阿才成了孤儿。村里开始每月为他免费提供30斤大米,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贫困村能为他尽可能提供的保障。但对正值青春期、食量大增的阿才来说,这些粮食显然不够。
阿才的身体不断成长,智力却始终停留在学龄前儿童的水平。母亲去世前教会了他煮饭,“一勺米,一勺水”。可他还是常常煮不好,不是饭没煮熟,就是烧糊了锅底。他不会做菜,只能吃白饭,经常食不果腹。
母亲刚去世那几年,宣世才偶尔还会去几个姐姐家走动。村里人说,他的姐姐们都嫁得不好,有的姐姐不待见阿才,甚至还会骂他;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姐姐,则会给他一些蔬菜。
宣丙水、李彩英夫妇看在眼里,很是心疼。他们对阿才说,饭菜家里都有,既然她们不待见,就别再去了。多年来,姐姐们也没来探望过阿才。
宣丙水和李彩英本想让阿才来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可阿才不愿意,他习惯端着饭碗,在村里游走,边走边吃。夫妇俩就做好饭菜给阿才送去,一天三顿,几乎从未间断。为了阿才能够吃上一口热饭菜,夫妇俩42年没有同时出过远门。
去年正月,宣丙水出门给阿才送饭,没想到摔了一跤,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李彩英听见动静从屋里跑出来,赶紧扶起老伴。鲜血从宣丙水捂着伤口的手指间汩汩地往外冒,吓得李彩英赶紧叫回正在附近上班的孙女宣梦娜,和村干部一起把宣丙水送去了医院。伤口缝了6针,直到现在宣丙水头上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