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我哥上初中时便开始享受到家里的“特殊”优待:每天吃晚饭前,母亲总要把最好的菜拨出来一些,留给他第二天带到学校当午餐。母亲拨菜时,我在一旁直溜溜地盯着,说:“妈,少拨点,哥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母亲拨的多,剩下的好菜就少,还要一家人共吃,既不解馋也不尽兴。母亲没有听我的:“你哥读书辛苦,成绩也好,等你上初中,我也给你多拨。”
母亲没有食言,等我上初中时,她也在吃食上优待我,过年时还会优先给我买好看的新衣,她说:“吃好,穿暖,好好读书。”母亲的行为并不是特例,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是我们那里一贯的崇文传统,但凡家中有读书的孩子,父母都会优先考虑其需求,并设法满足。
农忙时,读书的孩子,可以不必干繁重的农活,以免耽误学习。冬日下大雪,村里人会轮流护送孩子们上学放学,就连办村宴时,也会提前单独开一桌,专门给读书的孩子们先吃,以免耽误他们去上学。总之,只要你在上学,在读书,在学习,就能享受到优待。这反映出大人们对读书的看重,希望孩子能读好书的强烈愿望。
优待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穷大的,甚至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些被父母优待机励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拥有知识,然后通过考学等途径走出乡村,开阔眼界,丰富人生。
乡下最美的家是什么样呢?是谷物堆满小院、书声琅琅的耕读之家。父母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孩子在学海里奋力向前,连接器是优待读书人的态度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