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施政
今年两会的最后一天,上海下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早上出门时还在嘲笑上海的雪总是下得像头皮屑,但等坐在会场里的我一抬头,惊见窗外大朵的雪花被风吹裹着四散纷飞。大约是面朝窗户的一排代表清一SE抬着头、目光炯炯的样子过于醒目,使得背对着窗户认真审议的组长也终于转身看了一眼身后,再看看时间,11:05,于是果断宣布,休息,看雪。
这天正是南方小年,也是年俗里灶王爷回天庭述职的日子。大约是因为看了一周的报告,我开始跟边上的代表讨论每年年末离家、年初回归的灶王爷是否属于流动人口。这问题其实是项飙老师写在《回归》里的引子,边上的代表一边忙着拍雪,一边纠正我说,要算也应该是流动“神口”。我看着雪花飞舞的窗外,突然想,如果没有当代表,我大约也不会去看项飙的书。
喜欢《长恨歌》的我还喜欢经致生动的王安忆老师,她很上海。前年两会的专题审议,她发言谈了对黄浦江滨水空间的想法,她给了大家一个场景:当你老了,你可以在当年与人携手看过夕阳的地方捐一把椅子,挑一个你喜欢的样式,等待有人也在同样的地方看日落月升。这样的话语用在审议《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上,也很上海。
所有人大的活动里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人大论坛,领导们都身先士卒地上去讲。海林主任讲《中美关系》的时候,会场加座塞得水泄不通,贵玉主任的“工业制造”刚讲完,戴柳主任的“人工智能”就已安排……去年9月份,邬惊雷主任退休前来市人大讲了一期代表论坛。令人扼腕的是,我在隔壁会场有个审议,只能在当中借着上洗手间路过时,站在论坛会场门口听了五分钟。其实也没有听到多少内容,只是感慨,真正的专家除了专业水准,更需要一种强悍,他们是不兜圈子的。只此一点,就可以判断哪些是聪明,哪些有智慧。
今年的两会,我提的关于今年体育中考的建议,想不到居然上了热搜。当然也有很多与我不同的意见,但就像项飙老师说的,不同的声音有时会让人兴奋,因为它在引发讨论。是什么让孩子和家长宁可冒着健康的风险,也要去争取体育优势的那一两分?这背后的共同焦虑也许才是痛处。后来,还有媒体追问说如果最后经过研判,今年的体育中考还是要考,我会不会支持。其实作为一名代表,除了提自己专业领域的建议之外,更多的是努力把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真实地表达出来。人,总是因为各有所爱,所以才各自坚持,而城市也会因此变得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