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苏轼,听尽了他人的夸奖,他自知自己文采斐然,于是大笔一挥在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并将其悬挂于书房当中。
这个举动传出去后,有一老翁上门讨教,老翁拿起一本古书,指出其中一字问他是何字。
苏轼信心满满地拿起古书,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他顿时红了脸,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老翁。
此时老翁调侃道:“苏公子,你不是号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
老翁走后,苏轼羞愧不已,重新拿起笔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此以后,苏轼戒掉了自己的张扬和浮躁,潜心读书,这才成为了北宋文学界的佼佼者。
能够“潜心”,本就是自我成就的必经之路。
正如杨绛曾说:“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百倍于普通人。”
提升自己的过程,倘若太过浮躁,稍有成就便忘乎所以,那么一个人也许会一时拔尖,却永远无法真正出众。
反而是那些年少懂得藏拙的人,不骄傲自满,也不狂妄自大,懂得自己暂时一无所知,才能在之后真的无所不知。
毕竟,初期足够的积累,才能造就后期的厚积薄发。
这个时候的“藏拙”,是睿智的蛰伏,是潜心的修炼,唯有如此,经得住岁月的洗礼,才能掌握住人生的主动权。
藏拙,是避免祸端之法